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5000電子機票優惠券
「綠色」ETF助邁向可持續發展
隨著投資者日趨關注企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近年綠色投資產品市場亦趁勢而起。根據市場調查,全球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相關的管理資產估計於2026年增加至33.9萬億美元,較2021年近乎翻倍。 下文我們將解說兩大綠色投資工具 — 綠色債券和碳期貨的特點,以及它們於構建環保相關投資組合的作用。
綠色債券:構建可持續未來的融資工具
綠色債券是固定收益投資的一種,同時亦是融資工具,所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能夠改善環境的綠色項目上,例如香港政府所發行的綠色債券,資金專門用於資助不同的綠色項目,包括在北大嶼山興建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將廚餘轉化為生物氣以作發電,以及在東九文化中心採用多項節能裝置。
自全球首隻綠色債券於2007年推出以來 ,該產品市場過去多年來快速發展,全球綠色債券的年度發行規模更在2021年突破5,000億美元 。中國於今年上半年亦已領先美國,成為最大綠色債券發行國,發行總額約為482億美元,佔全球發行總額的22%。
綠色債券的發行單位來自多個國家及行業,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資機遇。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估算,若要於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全球每年的潔淨能源投資將須於2030年前達到4萬億美元 ,而綠色債券將繼續成為支持全球綠色轉型的關鍵融資工具。
碳期貨:碳信用市場的投資渠道
根據《巴黎協定》,世界各國將協力減少碳排放,致力讓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1.5℃之內,碳信用市場對於實現此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碳信用,亦即碳排放配額,是政府機構就碳排放發出的許可,每個碳排放配額允許持有人排放一公噸二氧化碳或等量的溫室氣體。在受監管的碳市場(亦稱為排放交易機制,Emission Trading Scheme)之中,各企業每年獲分配若干數量的碳排放額度,若企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少於額度,可將未使用的碳排放配額轉售予其他企業。監管機構所發出的碳排放額度每年下降,以逐步減少整體的碳排放量。
由於能源價格高企,加上碳排放額度逐漸減少,碳信用市場為投資者帶來吸引的投資潛力。碳期貨是投資者進入碳信用市場的重要渠道之一,此類衍生產品的相關資產為碳排放配額,除了可讓企業對沖碳價格風險,亦可為投資者提供投資碳信用市場的槓桿工具。
透過ETF把握綠色投資機遇
ETF是個人投資者進入綠色金融市場的低門檻工具之一,而香港的ETF市場亦已見相關產品的蹤影。香港首隻碳期貨ETF及綠色債券ETF分別於2022年3月及8月上市,前者可讓投資者便捷地投資碳市場而無須設立期貨交易賬戶,後者則可讓投資者有效地構建多元化的綠色債券組合。
香港ETF市場目前共有8隻以ESG為投資主題的產品供投資者選擇,涵蓋潔淨能源、可持續消費等不同主題。了解更多,為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中國電信、比亞迪電子、東方電氣
撰文 : 羅博仁(Brian Roberts) 香港交易所證券產品發展聯席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