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Food,Good Mood@iM網欄】被低估的九龍區fine dining 新廚師William登陸Whisk
不得不承認,大部份有質素的fine dining都集中在中環,以前住港島區多方便,時不時食好嘢。今年搬家到九龍,常埋怨無啖好食,好餐廳有待發掘。聽聞尖沙咀Whisk早前迎來新廚師William,六月一試,賣相非常精緻,有點fine dining的範兒;十月再試,連味道也對辦了,進步幅度令人驚喜,性價比又高,不得不介紹一下。
同場加映:【青姐話】跌跌跌 仲有乜未跌?
先來四款餐前小點:來自法國的黑線鱈魚經煙燻後加入蛋白及忌廉成為軟滑的迷你梳乎厘,外圍一圈薑花及水菜茸;來自日本的幸水梨,中間夾着梨膠及薄荷,爽爽甜甜;葡萄棉花糖,空氣感十足;當季法國蠔王Gillardeau,配上青檸及自家製香醋,鮮甜開胃。
外微脆內軟熟的法國牛奶麵包,一旁的橄欖油加了雲呢拿籽,香味瞬間提升。今季的自家製牛油由蘋果、楓糖漿、麵豉及檸檬組成,清新宜人,連不愛牛油及澱粉的老公也忍不住清了碟。


賣相吸睛的芥蘭頭,把「蓋」打開,底部是用芥蘭頭製成的幼滑布丁,覆上牛油果及青瓜果醬,用植物「地膚子」代替魚子醬,同樣爽脆,純素人士也可以食用。最後細心地把水菜及醃漬芥蘭頭切割成花花形狀點綴裝飾,輕微的酸味及清新的瓜果香味令味蕾進一步打開。
餐廳的招牌菜,麵豉撻皮載著鱈魚魚鬆,以日本鮮淮山砌成花瓣,Petrossian Tsar Imperial Daurenki魚子醬作花芯;把整件一啖放入口,口感有點像薯蓉,又帶點爽脆,魚子醬鹹鮮但不過火,層次豐富。
來自東京灣的左口魚塗上橄欖油及菠菜茸,配搭獅子唐辛子青醬及萬壽子葡萄乾酸子醬,再以三葉草點綴,最後倒入魚湯;這道菜贏在調味:魚湯香濃得很,葡萄乾為菜式帶來低調的甜,兩款日本青椒又添上一點椒香及辛辣,十分惹味。
每日新鮮製作的龍蝦湯加入了VSOP干邑及辣椒,在龍蝦旁邊有番茄蓉、海藻及北海道海膽;龍蝦湯好喝,隱約嚐到干邑的醇香,番茄帶蔬菜的鮮甜,唯一可以挑剔的是在切龍蝦時有點困難,本以為龍蝦肉韌,但食落又唔覺,奇怪。
一雞兩食:炭燒法國珍珠雞塗上自家製牛蒡醬,雞皮炭香油香豐腴,配搭香脆而帶甜的炸牛蒡解膩,旁邊是用珍珠雞的大腿肉、香草、松露及開心果製成的肉腸,味道濃郁甘香。
去肥去筋的A4和牛肉眼質感軟腍,中間夾著洋蔥忌廉及脆米,頂部的醬汁包括菠菜、蛋黃醬、酸忌廉及酸子乾蔥醬;吃到這裡已經飽到不行,在這個狀態下吃著油香十足的主菜理應會打了折扣,但微酸的醬汁挽救了整件事,我仍然覺得很好吃,這就是廚師的成功之處。
楊桃雪葩上灑了少許粉紅胡椒,下面是柚子奶酪、沙田柚肉及香印提子,靈感源自中秋果盤。
杏仁焦糖雪糕配鬆化的朱古力脆脆,不甜但朱古力味香醇濃厚,好吃!
餐後美點有三:日本芋頭雪糕配搭包裹著芋頭朱古力餡的煙韌麻糬;用日本「鰻魚番薯」製作的巴斯克芝士蛋糕;泡芙的底部是麵豉焦糖,頂部唧上白朱古力醬及番薯醬。
總括而言,當晚的食物絕對可以媲美中環某些星級餐廳,期待下次到訪食物更上一層樓。
作者_Carmen Ko(高詩琪)簡介:
一出生便有個廚師爸爸,年少時曾被算命師預言「有食神」,長大後成為酒店及餐飲集團公關,一生與美食結下不解緣,不論是米芝蓮星級餐廳或都市中的hidden gem都無任歡迎,希望透過筆尖與大家一起earn well,eat well!
Facebook:Carmen Ko
Instagram:dearie_carmen
更多Good Food,Good Mood@Carmen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撰文 : Carmen Ko(高詩琪)
欄名 : GoodFoodGoodM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