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施政報告2022】300億元創「共同投資基金」 要發展為「港版淡馬錫」?

宏觀解讀 21:52 2022/10/19

分享:

分享:

【施政報告2022】300億元創「共同投資基金」 要發展為「港版淡馬錫」?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到,從「未來基金」撥出300億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以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且他已指示財政司司長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進一步用好財政儲備以促進產業和經濟發展,把近年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和「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共同投資基金歸一收納,滙聚有關資源,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產業,吸引和助力更多企業在港發展。分析認為,若共同投資基金將來能「做起上來」,令產業得益於香港本身的自我投資,有潛質發展成「港版淡馬錫」。

施政報告指,共同投資基金會按企業個別項目帶動本地產業發展的潛力,考慮參與共同投資。政府會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諮詢委員會」,由相關業界和社會領袖組成,向財政司司長就整體策略提供意見。李家超形容,成立投資管理公司是「破格」,而且為首步,至於將來發展,可按實際在過程中有何正面經驗,或參考其他地方經驗,讓該投管公司的發展更對香港有利。他稱,公司在香港要搶企業和人才的背景下成立,認為有多方面的手段,再加上投資,可以相輔相成,「有些企業來港,都希望招攬多些人來投資該企業,若香港政府也投資下去,企業『攞』(拿到足夠)投資的機會大很多」。

李家超強調,共同投資基金不是只為賺錢,亦是作為扶持香港長遠發展的基金,投資管理公司會很謹慎選擇企業作為投資對象,由董事局內資深、具經驗的人作決定,主導權在財政司司長,確保投資決定對香港整體有利益,諮詢委員會會告知財政司司長哪些企業具潛質對香港最有利,若該些企業能來港,可吸引許多人才到來,發揮到「招徠」效應,宣傳香港具潛質的作用。

多個基金同歸一間投管公司 易於投資較大項目

立法會金融界議員陳振英相信,投資管理公司將會投資的策略產業亦與創科相關。他認為大灣區投資基金、策略性創科基金、香港增長組合目標類近,「但分成三個基金或組合,就有三批不同的人管,變成欠缺統籌,投資規模亦因分散而較小,倘將上述全部集中一齊,當有好的項目而資金需求較大,便可一併由該投管公司作出投資,情況如淡馬錫主權基金、GIC(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般」。

陳振英又指,設立共同投資基金能助扶持本地產業,是逐漸讓香港擁有「能自己話事」、主權基金形式的做法,而基金可不只投資於創科,亦可投資於香港欲鼓勵的產業,且相對外滙基金須投資於外滙資產,共同投資基金倘投資於本地、大灣區的項目,使用港幣或人民幣,便毋須如外滙基金般面對較高制裁風險。

設香港投管公司長遠或助解決稅基窄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該投資管理公司可投資於醫療、環保、高科技相關的產業,但相信投資後短期的表現或「大上大落」,或至少需10年才見到顯著回報,然而,倘投資於這些產業的公司而將來有較大回報,料可為政府帶來豐厚收入,助解決香港自身稅基狹窄問題。他期望投管公司董事局成員可多元化,涵蓋投資銀行、無利益瓜葛的獨立專業人士。共同投資基金投資對象方面,他認為,若要吸引到往績佳的外企來港投資,單靠基金未必夠吸引,可能需獲提供更多硬件配套支援。

更多【即市財經分析】文章

樓價、租金明年回升?高力李婉茵拆解加息收水下本地樓市走向,即睇 【ET財智Talk】

相關文章:

【施政報告2022】成立香港投資管理公司 匯聚部分未來基金、新成立300億共同投資基金 主導投資策略產業

【施政報告2022】金發局李律仁:中外媒體視吸人才為重點「已贏一半」 0+3、0+0對專才在港工作分別不大

【施政報告2022】羅兵咸永道:退回合資格外國人才額外印花稅屬短期措施 料對整體稅收影響不大

記者:胡學能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看文章 ・ 賺取 ET Points

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推薦文章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