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2】展覽業資助計劃截至明年6月底 被質疑忽略下半年展會高峰期 主辦商:等同「歧視」

商業 18:45 2022/10/19

分享:

分享:

展覽業認為,如何令外界感受到本港已準備好再次接待海外訪客,十分重要。(資料圖片)

香港的入境防疫政策尚未完全放寬,失去海外展商及買家,使展覽業的經營持續面臨壓力。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到,「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將會延至6月底,惟業界認為須延至年底,大部分展覽方能受惠。

康亞董事李志生、典雅藝博創辦人及總監黑國強均建議,「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應延長至明年底。李志生更認為:「籌備展覽需時至少9個月至1年,現時只資助至明年6月底,等同歧視7月1日至12月31舉行的展覽,感到失望。」

黑國強亦指,展覽業亦有季節性之分,如藝術文化、服務、旅遊類型展覽大多亦是在下半年舉行。若資助計劃延長至明年底,行業整體受益更大。

業界:資助宜設篩選機制

施政報告又提到,隨後將會推出14億元新計劃,在3年內資助超過200場展覽在港舉行。現階段未有更多細節公布,黑國強期待更多詳情盡快出台,例如是否涵蓋貿易展、公眾展會等。

【施政報告2022】展覽業將推14億新計劃 主辦商盼涵蓋更多中小型展會及場地

李志生則提到,政府在新計劃中,應該設立篩選機制,資源更集中地支援長遠有發展潛力的國際展會。他質疑現時部分一次性的消費展覽,只吸引本地消費,此類型展覽又是否需要與其他國際展覽般,取得同額的資助。

憂政府難「說好香港故事」

早前有不少原訂於香港舉行的國際展會、活動亦因整港嚴格的隔離政策,選擇移師到新加坡等地。要吸引商業活動重臨香港,令展覽業全面復甦,黑國強認為是次施政報告的「大方向」正確,惟必須行動快,且靈活執行。

同時,港府對外宣傳香港,如何令外界感受到本港已準備好再次接待海外訪客,亦十分重要。黑擔心此一向是政府較弱的一環,沒有專責公關塑造形象;盼明年初可啟動相關的軟性配套工作。李志生則認為,「這批來港參加展覽的海外買家才是真正說好香港故事的人,而非政府官員,因外界認為官員必然是唱好香港。」

【施政報告2022】政府延長「還息不還本」至明年7月底 中小企:審批有難度

【施政報告2022】施政報告一系列中小企支援措施出爐 一文看清有何著數(不斷更新)

記者:葉泳珊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