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智銓薈@iM網欄】手機保私隱 由保護數據源頭做起
智能手機的出現,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不論是通訊、新聞、娛樂、投資理財、支付轉賬等都憑一部手機,即時辦妥。不少人在使用智能手機時,對個人資料保護並不注重,衍生出種種個人資料洩漏或被盜用事件。但亦有人對網絡數據安全比較敏感,故不會長期使用定位功能,對指紋或人臉辨識功能就更加抗拒,害怕個人私隱、行蹤資料等會被外洩。如何在使用智能手機應用時,在個人資料應用及數據私隱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一直是IT界致力研究的重大議題。
同場加映:【青姐話】港股能有幾多愁? 跟紅頂白穩字當頭
筆者在軟件系統的應用開發方面,經常會涉及用戶私隱資料及位置分享與追蹤功能,故在數據私隱保護問題上一直遇到不少挑戰。綜合多年開發經驗及實際客戶方案後,要防止數據外洩,重點是數據應不要離開數據源頭。
比方說:醫院的醫療用品、藥物、病人等資料,只存於醫院內的伺服器。智能手機的指紋與人臉辨識資料數據,其實只會儲存於手機的操作系統內部,並不會傳輸或上載到任何地方;即使其他App要求以指紋與人臉辨識確認使用者身份,App程式只會向手機操作系統要求確認資料,而實則資料並不會外洩予App軟件。
如今的數據儲存,主要存於雲端、手機、軟件、物聯網等,因此在開發軟件系統時,需要考量如何有效儲存及傳輸數據,而又能保護到有關私隱資料不會外洩。其中重要的開發思維,是保留私隱資料於數據源頭,只抽取有限度的重要資料上傳至雲端,提供予有關單位進行數據監測。
舉個實例,筆者有份參與開發《居安抗疫》App,當中的數據私隱保護問題亦引起不少關注。在開發過程中,我們花了大量時間,棄用直接方法,研發間接而又能取得所需資訊的方法來達到果效,令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只會存於其手機中,App系統後台在使用資料時,只會拿取到所需的重要資料,並不會直接取得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何可做到?以下幾項可簡單說明:
Network Signal:當《居安抗疫》App 需要監測某人的所在位置,App系統後台並不會取得該人的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或住址;換言之,系統後台人員不會知道該人士的身份,只知道一個編號,而透過Network Signal(Wifi Pattern)知悉其有沒離開所在範圍。
Distance from Home:如發現該人離開監測位置,Distance from Home功能可知悉其離開的距離,從而估算其活動範圍。過程中,後台人員亦沒有該人士的所在位置,也沒有追蹤其實時定位,只透過重要的資訊線索預估,並交由相關執法部門處理。
Differentiate Statistics:毋須輸入使用者確實資料,而透過不同數據來作對比。例如:只需輸入某人士住處的區域,毋須輸入其住所之屋苑、座數、樓層、單位等確實資料,後台會從其他數據進行Mapping。
筆者深信,LBS和指紋、人臉辨識等都是實現智能都市十分重要的元素,但也很理解部分人士對數據私隱安全的疑慮,而要完全釋除他們的疑慮並不容易,在每個項目上都在朝着這方面努力,希望能取得最大的平衡。
同場加映:【溫股知新】恒指初步回穩 好股仲係難搵
作者簡介:
陳智銓(Arthur),隨賞科技有限公司(Compathnion Technology Limited)行政總裁
隨賞科技為客戶提供定位、導航、追蹤、客戶分析等服務,其室内定位技術已經在機場、大學校園、商場、醫院和體育場地試用。隨賞利用手機的各種感應設備(Wi-Fi、iBeacon、地磁、航位推算等),研發出一套創新準確的室内移動定位及導航系統,以API、web或手機app的形式提供定位、導航、目標跟蹤等功能,以解決室内不能清晰地接受衛星訊號的問題。
更多創智銓薈@陳智銓(Gilbert Tai)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
#立即訂閱掌握投資創富資訊【 https://imoney.hket.com/im/subscription 】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撰文 : 陳智銓(Arthur)
欄名 : 創智銓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