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App 獨家
前往
掃描開啟:

【醫療科技】MIT研電動藥丸 胰島素可口服

10:00 2022/10/16

分享:

分享:

電動藥丸的大小跟一顆維他命藥丸相若,其外層塗有一層明膠(Gelatin),能夠調配不同成分比例,在特定pH值下溶解。(MIT)

糖尿病人需定期注射胰島素(Insulin)來控制血糖水平,由於胰島素的成分包含蛋白質激素,容易被胃酸破壞而無法口服,只能以注射形式輸入體內。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發了一種電動藥丸,能在消化道的酸性環境保護藥物,並可突破腸胃壁黏液,使口服胰島素成為可能。

【醫療科技】Google Cloud推醫療成像工具 助AI診斷

生物藥發展迅速,調研機構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預測,其市場規模將達4,800億美元(約3.77萬億港元)。生物藥能夠針對致病原,避開影響正常細胞進行治療,使副作用較化學藥少,因而逐漸成為全球藥品市場的主流產品。

生物藥副作用較少   漸成主流

生物藥是由生物技術製造,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為主,例如微生物、人體細胞、動物、植物、海洋生物等,而常見的生物藥則包括胰島素、萬古黴素(Vancomycin)、細胞激素(Cytokines)以及荷爾蒙(Hormones)等。

生物藥主要是由蛋白質或核酸組成,如果口服的話,會被胃酸破壞,加上它們無法通過消化道上的細菌和黏液屏障,最終只有1%生物藥能被身體吸收;由於口服的治療成效極低,因此生物藥通常只會以注射形式使用。

【醫療科技】研究:Apple Watch心電圖功能 可檢測心臟病發症狀

胰島素屬於最早期開發的生物藥之一,當一些血糖高患者服用降血糖藥,也無法將血糖控制在理想標準範圍時,為預防併發症發生,醫生都會建議病人注射胰島素;而嚴重糖尿病患者更需定期注射胰島素,這對於怕打針的人來說,無疑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香港醫院管理局資料顯示,全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者,佔總人口約1成,即每10名港人就有1名患者。當中年齡小於35歲的人,有2%已患上糖尿病;而年齡大於65歲的人當中,更有超過20%的人患糖尿病。

為解決胰島素一類生物藥不宜口服的限制,MIT醫學系教授Giovanni Traverso與團隊開發了電動藥丸RoboCap,將生物藥放置在機械藥丸當中,並以「開鑿隧道」的方式突破消化道上的黏液,把藥物直接注入上皮細胞。

Giovanni Traverso表示,電動藥丸的大小跟一顆維他命藥丸相若,其外層塗有一層明膠(Gelatin),能夠調配不同成分比例,在特定pH值下溶解。

特定pH值溶解   觸發RoboCap

他解釋:「當塗層因pH值的變化而溶解時,就會自動觸發RoboCap內的微型摩打旋轉,這種運作就像鑽頭般,衝破藥丸附近的黏液;加上藥丸上的小釘子設計,能夠起到牙刷般的作用,將黏液刮走。」

當RoboCap旋轉時,藥丸中的藥物也會逐步釋放到消化道之中,最大限度地將藥物分散至腸胃的上皮細胞,加強人體吸收的程度。

【生物科技】漸凍症不再是絕症? 英矽智能研AI平台分析數據 發現潛在治療靶點

研究人員利用RoboCap進行輸送胰島素測試,結果顯示,使用RoboCap將藥物注入體內的吸收量,較使用一般膠囊藥丸高出20至40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此外,在釋放藥物過程中,消化道內並沒有出現任何炎症或過敏迹象,而黏液層也會在數小時內自行修復,意味RoboCap可以安全供人類用。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

記者:陳卓賢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