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銀行下調存款利率無助於擴大淨息差

宏觀解讀 16:08 2022/09/27

分享:

分享:

降低存款成本是降息促貸的關鍵一步,但這仍然幾乎無法給中資大行的淨息差帶來任何提振。在將存款利率下調最多15個基點以後,彭博行業研究覆蓋的中資銀行的平均貸款增長有望提至10%至20%區間的低段。然而,降低貸款價格幾乎無助於擴大淨息差。到2022年年末,淨息差恐將下滑10個基點以上。

存款利率下調有望拉動貸款增長

為緩解實體經濟的融資壓力,七大中資銀行紛紛下調各類產品的存款利率,最高達15個基點。直到2023年年初,它們都將以更低的價格借出更多資金。2021年上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即使在中國央行的寬鬆政策環境下,仍有六家國有銀行的平均存款成本上升了3至9個基點,有四家股份制銀行上升了5至12個基點。存款競爭出現升溫,有更多的儲蓄轉向定期存款利率。這導致許多中資銀行上半年的收入放緩至低至中單位數水平。

將存款導向實體經濟是關鍵

中國的防疫封控和房地產危機引發的經濟困境抑制了人們對住宅、股票和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需求,銀行今年的存款餘額也因此大增。中國政府表示有意將這些存款引向實體經濟,允許銀行下調存款產品利率。自2021年年底以來,彭博行業研究覆蓋的11家銀行的存款總額增長了9.1%,截至今年上半年已達到138萬億元人民幣。定期存款的增速更快,數額激增了13.7%至71萬億元人民幣,佔存款總額的51%,而2021年為49%。

中資銀行或進一步下調貸款價格

直到2023年年初,部分中資銀行可能將加大加快貸款利率的下調幅度和節奏,以推動經濟甦。今年9月,已有七家銀行下調了存款利率。今年以來,中國央行已將5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和1年期LPR分別下調了35和15個基點,但由此帶來的好處尚未傳導至借款人。中國央行的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顯示,截至6月,62%的銀行貸款利率仍高於LPR報價,45%的貸款利率至少比基準利率高0.5個百分點。1月的時候佔比還是69%和51%,儘管現在已有所下降,但央行可能認為這還不足以達到中央想要實現的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目標。

銀行的淨息差壓力難以得到徹底緩解

激烈的存款競爭和大量儲蓄轉為定期存款都給銀行帶來了較大壓力。為擺脫這些不利影響,七家主要中資銀行可能會通過下調各類產品的存款利率來部分緩解淨息差壓力。但銀行有義務將節省下來的部分成本讓利予借款人,這就限制了銀行減輕近期淨息差風險的能力。彭博行業研究覆蓋的11家中資銀行2022年的淨息差或平均收窄12至13個基點,高出市場普遍預期的10個基點,即使多家大行可能會在第四季度調降存款成本。根據我們的情景分析,淨息差每降1個基點,就會從這些銀行的總收入或稅前利潤中擠走180億至190億元人民幣。

作者︰彭博行業研究資深分析師陳永富

責任編輯︰梁浩碩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銀河娛樂、攜程集團、 中遠海能 (立即收看)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彭博行業研究

欄名 : 彭博觀點

看文章 ・ 賺取 ET Points

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5000電子機票優惠券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