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陰霾】本港出口難止跌? 歐美經濟疲弱、庫存多 訂單價、量齊受壓
▲ 成衣製造商信達企業執行董事駱百強更坦言,直至明年第一、二季,心態維持悲觀。(法新社圖片)
政府今日公布8月份的出口貨值,繼7月份錄得近9%的出口貨值跌幅,8月份跌幅擴大至超過14%,更創2020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星展銀行香港經濟師謝家曦坦言,8月份的出口表現比預期遜色。他認為原因是中國經濟不理想,企業經香港購買海外貨品的需求減少,加上當地嚴格實施「清零政策」,令供應鏈受擾。除此之外,環球經濟不明朗,英國的情況特別嚴重,亦拖累本港的出口表現。
「0+3」與出口表現也有關?
雖然在眾多下行風險因素影響下,但謝家曦認為本港在10月實施「0+3」的入境政策後,有助改善出口表現。他續指,隨著往來香港的航班增加,空運物流的運力提升,料該月的出口貨值有跌幅收窄至單位數。
然而,業界對往後前景卻不甚樂觀。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常務會董許華傑表示,近兩個月落戶落單速度放慢,數量亦減少,整體心態比之前更審慎。他預計近期的出口訂單額按年減少10至15%,且多個類別亦錄得跌幅。
成本上漲 惟客戶要求減價
許續指,出口表現遜色的原因包括訂單價格因通脹而上升7至8%,而且消費信心疲弱。另外,美國加息、俄烏戰爭亦令歐美經濟放緩。他預計因2023年的農曆新年在1月底,客戶或提早在12月、1月落單,屆時訂單表現或有望改善。
成衣製造商信達企業執行董事駱百強更坦言,直至明年第一、二季,心態維持悲觀。他透露,近期生意大減2至3成,主要受通脹、歐美貨存高、顧客消費力減少原因所致。由於美元走強,該企亦要面對美國客戶的壓價壓力。加上往後仍有加息空間,令整體市場更添不明朗。傳統市場偏弱,所以駱計劃未來逐漸把重心移至中國內銷及東南亞市場。
【旅遊業復甦】Trip.com外遊訂單增近400% 曼谷成最熱門目的地
記者:葉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