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500 電子產品禮品卡
不利因素仍多 股市好轉依賴更強政策
雖然中美在中概股審計方面暫時達成了協議,不過美國方面揚言重在執行的態度給協議最後能否順利執行蒙上了陰影。另外,近期中國大型科技企業持續受到外資減持,這些減持差不多同時出現,背後未必沒有政治原因。
今年以來,美國加息和不斷推出各種限制政策打擊中國經濟和股市的做法,對投資者有一定負面影響,港股近期疲不能興的部分原因就在於此。對沖這些外部壓力的根本,恐怕只能依靠搞好內地經濟,用事實上經濟的高增長和投資者的高回報,提振投資者信心。
總結起來,今年以來刺激經濟效果欠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疫情不斷出現反復,令經濟不時受到負面影響。要在保護民眾(特別是老弱)生命安全和經濟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可能只能儘量利用精准防控,既可以保障大多數人民的生命安全,也可以一定程度限制對經濟的不利影響;
二是刺激經濟政策的力度不足以完全對沖經濟面臨的壓力、扭轉經濟走弱的勢頭。這方面有兩點值得關注,首先是現行刺激政策較多的關注保護企業、保護供應,而對刺激需求關注不夠,沒有解決經濟面臨的供過於求、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其次是房地產方面的救市政策雖然不少,但都沒有根本性改變內放企業資金鏈斷裂、樓市需求不足的狀況,令房地產及其相關行業對經濟造成重大拖累。
宏觀來看,港股走出困境的破局之路就是中國經濟恢復較強增長,提升對國際資金的吸引力。但這需要政府強有力的刺激經濟政策,由於新一屆政府換屆在即,希望二十大後有更有力的刺激經濟政策推出,帶動港股走出新一輪上升。
**重溫港股、美股即將齊齊穿底?滙豐劉紹文解構環球大熊市唯一自保法,即睇【ET財智Talk】**
撰文 : 楊玉川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行政總裁
欄名 : 山外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