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App 獨家
前往
掃描開啟:

【元宇宙】數碼替身應用 虛擬人作品牌大使 

18:00 2022/09/04

分享:

分享:

(Synthesia圖片)

近期市場關注元宇宙熱潮,由加密貨幣到虛擬貨品,就連奢侈品集團LVMH都採用數碼虛擬人作為品牌大使。以虛擬人作為品牌代言並非新事,在人工智能(AI)及雲端技術普及下,中小企亦能加以運用。

根據市場研究及諮詢機構Emergen Research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數碼人(Digital Human Avatar)市場規模為100.3億美元(約787億港元),預計至2030年會達到5,276億美元(約4萬億港元)。虛擬角色由以往只在動漫中出現,或是為品牌代言,進一步成為可與消費者互動的員工,近期部分企業亦已透過虛擬人作客戶服務。

奢侈品集團LVMH讓虛擬大使Livi,為品牌主持初創比賽。(LVMH官方圖片)

【遊戲直播】玩家互動率太低 Facebook Gaming 10月終止服務

客製化數碼人 非大企業專利

發展數碼虛擬人不一定要投入大量資源,亦非大企業專利。荷蘭的安全及私隱方案商Cyber Inc利用該技術,向中小企業及跨國客戶提供私隱及安全培訓,方案以月費雲端服務方式支付,更能提供包括廣東話在內的多個語言選擇。

Cyber Inc利用技術商Synthesia的方案,客製化自己的數碼人,不但省卻聘用主持人煩惱,更可在數分鐘內開始製作影片,透過Synthesia STUDIO工具,可以製作出6種語言版本的影片,縮短了製作時間。

Synthesia提供的方案已有50多個數碼人及超過60種語言可選用,倘難找到人主持活動,亦能解決問題。(Synthesia圖片)

大型品牌亦開始試用相關方案,LVMH早前利用其虛擬大使Livi,向大眾宣傳其創新領域的各項合作,當疫情下活動都改到網上進行,虛擬大使反而令網上與會者有不同感受,再加上該公司今年讓Livi主持創新比賽,更另有一番意義。

與以往的數碼角色不同,新一代的虛擬人在人工智能加持下,可觸發更多應用及互動,甚至可透過機器學習,對消費者的查詢產生不同回應。

【蘋果動向】彭博:蘋果申請新商標 首款AR裝置名稱曝光

人類數碼替身 不同範圍應用

虛擬數碼人甚至可成為人類的數碼替身(Digital twins),數碼替身是數碼科技模擬出不同實際場景的應用,如工地或產品研發項目,甚至醫療手術,現時在電影拍攝或廣告上,亦有為演員創建數碼替身,而當數據運算變得精密,替身可作即時反應,令創作有更多可能性。

在社會科學上,數碼替身可模擬不同情景,技術現時已可模擬人類在都市的活動,對整個城市交通或社會服務的影響,讓政府對症下藥。

國際經濟論壇近期發表文章指出,隨着3D模型技術進步及發展加速,當數碼替身技術接軌元宇宙,可望為市場創造一個包括工作、社交和購物的虛擬世界。論壇亦強調,數碼世界需要有虛擬人,就像工廠或發電廠利用數碼替身模擬運作情況一樣,日後人類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在虛擬世界呈現。

記者:彭振濠

三星近日正式推出兩款新摺機Galaxy Z Flip4及Galaxy Z Fold4,本報記者日前也搶先實試,有興趣入手的讀者可參考以下實測: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