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App 獨家
前往
掃描開啟:

【環保建築】施耐德電氣:未來樓宇管理 要兼顧全生命周期發展

10:00 2022/08/28

分享:

分享:

施耐德電氣香港區總裁趙啟文認為,政府《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力爭在2035年前把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使業界更着重能源減排發展。(受訪者提供)

地球資源、能源有限,而現代樓宇一直被指花耗大量能源。現時雖已有樓宇管理系統(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BMS)助提升用電效能,惟未來的樓宇管理,由建築階段開始,並藉人工智能(AI)軟件監測,達至最優化的能源消耗及成本控制效果。

【網絡安全】報告:90%亞太區企業採用威脅捕獵 強化網絡安全能力

未來樓宇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在建築物內安裝各種感應器(sensor)及智能儀表(smart meter)裝置,蒐集能源使用分布數據,例如室內溫度、濕度及空氣質素等,再將數據送上雲端,並結合AI分析,調整能源配置,務求以最快速度將耗電量及碳排放減到最低,實現能源應用最優化;同時提升大廈內的環境質素,為大眾帶來更健康和更有效率的生活。

5D BIM 實時監測模擬分析

施耐德電氣香港區總裁趙啟文受訪時稱,以上樓宇管理系統,只是未來樓宇管理一部分,該公司更關注整個樓宇生命周期,從設計、建造到營運及維護,全面制定和提供節能減排、提升能源效益方案及技術。他指:「樓宇早在建造階段已開始產生碳排放,若以建築物的全生命周期去計算,前期的建築階段就佔25%碳排放。」

    點擊圖片放大
    +9
    +8

透過建築用數據,製作5D建築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即在建築物的3D立體模型設計圖上,加入時間和建造成本的資訊,對建築物料和能源消耗等進行實時監測、AI模擬分析及預測,將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最優化,以及降低建築成本。

【人工智能】報告:企業缺乏AI管理制度 僅54%模型可落地使用

趙啟文又提到,樓宇的類型有新舊之分。對於新建的樓宇,不少已設有感應器及蒐集一定數據紀錄,故此可直接利用這些已有數據,配合軟件系統對樓宇進行分析。

但30年以上樓齡的舊樓,所遇到的挑戰就較大,因為舊樓在建造時,並沒有安裝感應器等先進儀器,所以亦沒有耗電量等能源數據資料。要幫助舊樓「進化」,必先由安裝感應器等硬件開始,逐步蒐集數據,因此資金及時間成本也較高。

數據中心醫院 監控要求更高

除樓宇外,數據中心也是BMS的發展重地。趙啟文認為,作為國際商業城市,香港具有先天優勢吸引全球企業來港設置數據中心,但由於數據中心內會配備大量伺服器等電子器材,所以會有較高的製冷標準,而相應的耗電量和監控要求都較高,更需要使用AI軟件監測用電狀況。

【金融科技】香港金融科技發展三大挑戰 Google香港:盡早做好雲端應用及數據管理

此外,醫院對用電要求也相當大,尤其重視BMS的可靠性。他表示:「醫院有大量維生儀器及手術室,無時無刻使用電力,萬一突然停電,後果不堪設想。」現時的BMS除有能源監控外,也能實時分析及預測電力設備損耗狀況,可更早通知醫院對問題設備進行維修,使醫療服務能更安全和可靠地全日運作。

《創業ideas》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

記者:陳卓賢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