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中國及新加坡大學合研3D打印蛋白質食品 取代動物蛋白質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人類對高蛋白食物的需求有所增長,繼而令傳統飼養動物活動上升,對溫室氣體排放量亦會增加。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聯同當地醫院及中國的大學,著手研發3D打印蛋白質食品,以取代動物蛋白質。
為應對相關的未來食品供應問題,不少國家著手使用植物、藻類和昆蟲的替代蛋白質來生產營養豐富的可持續食品。雖然昆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其外形及感觀,令人難以進食。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新加坡邱德拔醫院和中國電子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研發出新方法,將蟋蟀或幼蟲,與如胡蘿蔔等較為廣泛食用的蔬菜混合,並製成食品墨水,再以3D打印方式製作出美觀又美味的蛋白質食品。
研究人員團隊優化了蛋白質墨水成分中胡蘿蔔粉、蛋白質和黃原膠的變量。除有效地控味道、營養和顏色之外,胡蘿蔔粉還有助於加強墨水的結構強度。
3D打印食品 改寫食物呈現方式
有份參於是次研究的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教授Chua Chee Kai指,對於許多人而言,這種替代蛋白質的外觀和味道可能令人不安。但3D打印食品可以改變食物的呈現方式,並超越消費者的限制。
中國電子科技大學首席研究員兼教授張毅表示,研究提出了一種有組織的策略,來改進食品油墨,令製作美觀、美味和營養充足的非傳統蛋白質食品變得簡單。替代蛋白質最終可能會取代動物蛋白質,成為人類消耗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據悉,他們還試驗了不同的蛋白質,如絲膠、大豆、螺旋藻、蟋蟀和黑水虻幼蟲,並對其研發的墨水進行3D打印適性和脫水收縮測試,使墨水具備更高的可印刷性和較低的脫水收縮,減少打印的時間和資源。
責任編輯:殷凱怡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