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App 獨家
前往
掃描開啟:

【無障礙科技】哈佛研檢測新模型 更全面評估聽力退化情況

10:00 2022/08/13

分享:

分享:

聽力圖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聽力測試的黃金標準,惟海外專家研究指出,聽力圖並未能判斷隱性聽力損失程度。

近年愈來愈多研究人員萌生以科技幫助殘疾人士的想法,以更全面照顧各社群所需。聽力圖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的黃金標準,惟海外專家研究指出,聽力圖並未能判斷隱性聽力損失程度,於是研發出可檢測隱性聽力損失的模型,助提升臨床醫學評估效率,以及更有效追蹤聽力退化人士狀況。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耳鼻喉科副教授Stéphane F. Maison團隊,與麻省眼耳醫院(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MEE)早前合作一項研究,指出可更有效測量聽力退化病況,以及開發了新檢測模型。

發現耳蝸神經退化也有關聯

多年來,研究人員與醫學專家認為,聽力退化與內耳中的毛細胞(Hair cell)退化程度成正比,惟是次研究透過分析大量聽力退化病患資料,發現耳蝸神經(Cochlear nerve)退化與聽力退化有極大關聯,並開發了新模型,可讓有關患者及早發現聽力退化問題。該研究近日亦有刊登於《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

【無障礙科技】應科院夥InnoHK旗下眼視覺研究中心 研發針對眼疾患者應用

【無障礙科技】8BitDo推Lite SE藍牙手掣 改善殘障用戶遊戲體驗

純音聽力圖 難以判斷隱性聽力損失

純音聽力圖(pure-tone audiogram)及字詞辨識,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臨床聽力評估的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然而,哈佛醫學院團隊意識到,聽力圖並未能全面說明聽覺神經狀況,難以判斷隱性聽力損失程度。例如:

  • 許多在聽力圖測試中表現正常的患者,在吵雜環境卻無法理解別人談話內容
  • 或是許多使用助聽器的患者,經常無法聽懂正常談話

分析9.6萬個病患案例 得出檢測模型

哈佛醫學院團隊早於2009年主導同樣研究,指出聽力退化始於耳蝸神經損壞,並影響內耳毛細胞,惟當年實驗並未分析大量病例,也未有提出檢測方式。

是次研究則由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資助1,250萬美元(逾9,810萬港元)進行,將近9.6萬名聽力退化病患案例的聽力檢查,與耳蝸神經損壞情形交叉比對,找出重要關聯性。

Stéphane F. Maison表示,是次研究結果與新檢測模型,可幫助聲音擴大裝置及助聽器廠商,開發出更有效產品輔助聽障人士。

記者:張寶燕

三星近日正式推出兩款新摺機Galaxy Z Flip4及Galaxy Z Fold4,本報記者日前也搶先實試,有興趣入手的讀者可參考以下實測: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