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港企創環保製氫法 推動本地氫能產業
▲ 盈保先進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劉培生表示,這套氫能應用方案不但可用於車輛行駛,更可應用於建築工地的發電機。(受訪者提供)
氫能被視為可替代石油的「明日能源」,尤其在空運、鋼鐵等「難以減碳」的產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但鑑於儲存成本、運輸及安全理由,氫能至今在全球未見大規模普及。有香港企業開發了一種只需將矽砂(Si+)混入鹼性水,就能產生氫氣的創新方法,有望推動氫能產業發展。
【Tesla】Tesla展示車用「太陽能」拖車 設Starlink衛星互聯網系統
氫氣能量密度高,是汽油的3倍,但重量卻很輕,11.2立方米的氫氣重量只有1公斤。由於氫氣密度只有空氣的十四分之一,所以非常容易消散,而且氫具易燃性,在存儲和運送方面都面對眾多挑戰。
主流儲氫方式 成本風險高
現今兩種主流的儲存氫氣方式也存在利弊,第一種是高壓氣態儲氫,即是利用高壓環境將氫氣壓縮,以高密度氣態形式儲存。雖然這方法成本較低,但儲量小、耗能大,需要耐壓容器,同時也存在氫氣洩漏與容器爆破等不安全因素。
另一種是低溫液態儲氫,這技術是利用氫氣在高壓、低溫條件下液化,由於液態氫的體積密度是氣態時的845倍,因此可實現高效儲氫,其輸送效率遠高於氣態氫。然而,氫要在攝氏零下253度冷卻才能維持液態,因此儲存過程的成本極高。
為解決氫氣在儲存成本、運輸及安全的問題,盈保先進科技有限公司(EPRO Advance Technology Limited)研發出全球首創的氫能應用方案,只需將矽砂和鹼性水放入化學反應器中,便能即時釋放出純氫氣。
該公司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劉培生表示,相比起高壓氣態氫或液態氫,矽砂的優勢是容易儲存、運送及易燃,製氫過程也不會釋出任何污染物和碳排放;而經化學反應後所產生的矽酸鈉(又名「玻璃膠」),更可成為綠色建築的水泥,能促進建築業的減碳方向和目標。
工地即場製氫 發電機應用
劉培生表示,這套氫能應用方案不但可用於車輛行駛,更可應用於建築工地的發電機。他解釋:「1公斤的矽砂大約可製作140克氫氣,相當於產生2.5至3度電。而矽砂和鹼性水都可在加氣站或工地預先存放好,只要現場設有化學反應器,就能透過數據分析,設定目標使用量,即場製作出相應分量的氫氣。」
【氫能車】Volvo測試氫燃料電池貨車 充電時間少於15分鐘
電動車的缺點是充電費時,動輒要一、兩小時才能充滿,但氫能車加氫時間相對地短得多,接近於傳統柴油汽車的入油時間。長遠來說,劉培生認為氫能可成為綠色能源的主要載體,因為化石能源能做到的,理論上矽砂也可做得到。
他指出:「這技術未來可望取代在住宅、醫院、政府部門、機場或數據中心的後備柴油發電機,也能為缺乏電網的偏遠地區發電,甚至成為船用燃料油(marine fuel oil)的替代品。」
【香港回歸25周年系列】物流運轉 國際機遇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
本報記者:陳卓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