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趨勢】Y、Z世代重視工作滿足感 企業:加薪未必可行
全球人才持續渴市,不少報告指出,僱員在疫下重新審視工作的模式和意義。普遍Y、Z世代尋找工作時,不再單單要求僱主提供豐厚的薪酬福利,對工作環境和靈活性的需求都有所提高。
【職場現象】日本政府鼓勵企業員工發展副業 企業若不允許需附上理由
本地科企UIT Data Storage執行董事楊文達、點創科首席營運總監張泳達、鐘錶公司萬希泉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沈慧林,及香港人才管理協會會長蔣世源,分析Y、Z世代工作上的優劣,以及分享當中的招聘技巧,以解決人才短缺問題。
面對IT人才短缺,本港科企UIT Data Storage的執行董事楊文達指,以往也曾期望可以招聘一些具豐富經驗的人士,惟
豐富經驗的人才人工很高,成本大。不少具此等經驗的人,都會選擇大公司,所以根本沒人來應徵。
他坦言,招請Y、Z世代員工是向現實低頭,但強調他們有著很多優勢。
他們可能是白紙,但白紙的好處是可以任你寫、任你教。他們從小在資訊發達的環境下長大,對於掌握日新月異的新資訊,比老一輩也更快和容易。
Y、Z世代經濟負擔小 更重視存在價值
楊文達續指,Z世代不太看重金錢,加薪未必有效留住他們,不斷加薪亦不可行。企業必須讓他們在工作上感受到滿足感和責任感,讓其找到存在價值。
同樣是IT界的點創科首席營運總監張泳達亦認同,Z世代對錢的概念不如Y世代強,
可能是剛踏入社會,經濟壓力比較小。所以要吸引Z世代入職或留任,必須讓他們在工作中找到其興趣。
他又指,普遍的Y、Z世代不喜歡加班,這點或許不符合一般老闆「期望員工可以24小時工作」的心態。但他們可以在限時內完成工作,代表其工作效率高。企業在招聘時,不應只在乎員工的年齡和經驗,應多看其態度,
單憑是否有相關技術來請人已過時,很多Y、Z世代,雖然未必有足夠的技術,但只要態度正確,也可以很快上手。
態度成首要請人準則 實習助發掘新人才
萬希泉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沈慧林則表示,鐘錶行業正面臨青黃不接的情況。他指,聘請Y世代,可多考慮其工作經驗,和從求職平台覓得人選。對於工作經驗略少的Z世代,則要視乎他的求學心態,以及在學時期,其師長對其的評價。
三人均表示,與院校和業界機構合作,讓大專生和畢業生參加實習,有助尋找新一批人才。據悉,有約7成的實習生在實習期結束後,會以全職或兼職形式繼續在UIT Data Storage工作;亦有逾5成實習生會以各方式繼續與點創科合作。
對於招聘方法,各人都有其妙計,惟楊文達分享自身經驗,曾有經中介公司介紹的求職者,在面試快要結束時問他「公司是做甚麼的」。及後,才發現中介公司未有向求職者提供相關資訊,亦未曾與求職者會談,了解其需要和能力,便介紹他見工,故直言「不能靠中介公司」。
新世代負擔小、試得起 企業從6方面著手
香港人才管理協會會長蔣世源則指,相比其他年齡層的僱員,Y、Z世代的離職率較高。其中與年輕一代,特別是非專科畢業的Z世代,在求職時會作更多的嘗試,才選定投身的行業有關。加上,他們普遍家庭和經濟負擔較少,造就了「試得起」的條件。
此外,隨Y、Z世代更在乎個人理想、工作與生活平衡、工作彈性,及企業社會責任和理念等因素,建議一般公司可以從6點著手,當中包括
- 在薪酬福利和工作安排方面保持公平;
- 提供工作自由度,不會時刻監控僱員工作進度;
- 保持公司政策和立場透明;
- 採用靈活工作時間和地點安排;
- 展示企業社會責任,如制定ESG政策;以及
- 建立雙向溝通橋樑,尊重員工意見。
【職場調查】大離職潮未有因疫情緩和結束 PwC調查:全球有約1/5員工或在 未來一年轉工
【職場現象】只說廢話不做事? 日本調查:近5成員工指公司聘用太多不擅生產的老員工
記者:殷凱怡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