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市營商】疫下網店競爭大 「三流」穩定運作
疫情帶動網購商機,不少港人選擇在疫下開網店,冀能從逆市中創出新財路。但隨疫情緩和,綫下零售逐漸復蘇,網店或面臨與綫下店家「爭生意」的情況。
網店平台SHOPLINE香港區副總經理趙公亮,以及專售兒童教具的網店創辦人Samantha,分享疫下開網店的心得,並分析疫後網店OMO(Online merge Offline)趨勢。
趙公亮表示,去年,單是在該平店註冊的香港商戶,比疫情前增長125%。網店類別亦更多元化,從常見的生活起居產品,甚至服務業或旅遊業,都會開設網店。
疫下創業挑戰多 宜重「引流、資金流、物流」
他指,網上商機大,競爭亦大,有意開網店的人士,需注意「三流」,即「引流、資金流、物流」。店主需設法將其支持者成為客人,視為「引流」;為已下單的客人提供可靠且方便的付款方式,穩定網店資金流;並使用有效率的物流。
曾於Google及Amzon任職產品經理的Samantha,亦分享開設網店下午茶媽媽的心得,建議店主在開設網店後,先管理好定單和物流安排。待網店運作順暢,便可著手控制成本,及發展網店的核心競爭力。
雖然於國際企業工作令Samantha更了解電商運作,但她明言,疫下創業需要面對更多突如其來的挑戰。店主除了要有堅強意志外,反應亦要迅速。
她分享自身經歷指,疫下運輸難預料,有不少貨品在生產後都無法運抵港。有見及此,她設計了一本繪本,並安排於本港印刷,免去產品因船期延誤而缺貨的問題。
疫後OMO 慎選開鋪地區
網店走過疫情後,亦要面對實體零售帶來的競爭。趙公亮直言,實體零售不會被網購取代,但綫上綫下業務不是對立。疫情過後,OMO將會成為另一重大走勢。網店可嘗試從市集或期間限定店(Pop-up Store)入手,摸索合適的綫下市場。
正將網店業務帶到綫下的Samantha補充指,近年不少有實體零售店的大企業會主動與網店合作,其網店亦有與出版社合作和參加書展。惟綫下市場需投放更多資金,如租金、更多物流費用,店家可多留意店鋪所在地區和當區消費者是否自身的目標受眾,以免無法回本。
著重綫上綫下互動 直播營銷4大貼士
隨著港人習慣網購,直播帶貨等網絡營銷成為商家另一重點策略。Samantha指,網店要懂得變通,按消費者實際需要,在直播時提供不同資訊。在直播期間不定時展示優惠碼,或加入有獎問答,可以留住觀眾和帶動銷情。優惠碼除可用於網店外,也可用於實體店,加強綫上綫下的互動。
趙公亮補充指,直播期間,觀眾的消費慾較高,店家可以提供如關鍵字下單等快捷的下單方法,把握觀眾的消費機會。同時,直播需持之以恆地做,
只要你恆常地做,觀眾是會慢慢累積的,而這亦是你穩定客群的方式。
記者:殷凱怡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