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通脹回落速度或較緩慢 施羅德投資提3大原因
全球多國通脹率高企,施羅德投資資深新興市場經濟師David Rees表示,環球通脹見頂或不遠矣。對於部份國家,如美國而言,通脹更可能已經見頂。盡管整體通脹率可能很快便會開始回落,但市場仍然擔憂通脹回落的速度將相對緩慢,對此,David Rees提出3大原因。
原因一:中國清零政策對供應鏈的影響
首先,中國持續實施新冠病例清零政策,意味著供應鏈瓶頸或會維持一段時間。封鎖措施對4月份的中國經濟造成衝擊,第二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可能較上個季度出現萎縮。
封鎖措施對中國國內經濟造成衝擊的同時,亦有可能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深遠影響。中國已成為環球供應鏈的核心,製造業活動因遏制新冠疫情的限制措施受到一定阻礙,繼而導致交通基礎設施陷入停滯的局面。
目前已有跡象顯示,供應商交貨時間將延長,供應鏈亦存在惡化風險。
同場加映:【青姐話】兩手準備慶回歸 唔怕先高怕後低
原因二:商品價格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市場帶來最初的衝擊以來,能源價格雖已趨向穩定,但仍然偏高,並有可能再度攀升。
俄羅斯已切斷對波蘭及保加利亞的天然氣供應,並威脅停止向其他歐洲大國供應天然氣。與此同時,歐盟正試圖就新一輪制裁達成協議,其中包括對俄羅斯能源實施禁運,最早可能於今年年底實施。
然而,食品價格或許才是最大的威脅。聯合國糧農組織指數顯示,今年迄今為止,以名義美元計算的食品價格已經上升了約20%。肥料市場價格出現顯著衝擊,意味著食品成本上漲的風險有可能持續。因為對環球經濟體系而言,俄羅斯及白俄羅斯以往一直是重要的肥料生產國。農業生產週期較長及投入成本上升或可導致食品價格在高位徘徊一段時間。
原因三:服務業復甦
對通脹前景的第三項憂慮來自服務業。由於市場對疫情的憂慮逐漸消退,需求自製成消費品逐步重投服務業的輪動才剛剛開始。
英國是第一個放棄疫情限制的主要經濟體。該國的數據顯示,需求明顯轉向服務業。美國方面,服務業產出才剛剛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而隨著需求的回升,產出可能會進一步攀升。
在失業率極低及工資持續上升的情況下,服務業或需聘請更多人手,以支持需求復甦。服務業通常具有勞動密集的特性,因此產出價格特別容易受到工資成本影響。由此可見,服務業或許很快將成為推動通脹的關鍵因素,從而加劇工資與物價螺旋式上升的風險。
對通脹的預測
考慮到上述風險,施羅德已將今年的環球通脹預測從先前的4.8%上調至6.4%。盡管施羅德仍預期明年通脹率將會下降,但下降速度或會較為緩慢。因此,施羅德已將2023年的通脹預測從先前的2.8%上調至3.6%。
【延伸閱讀】 大摩維持恒指明年中目標21500點 推薦15隻本港內地焦點股 【下一頁】

















【《iMoney》最具國際視野的投資理財創富頻道 -- 融滙國際最好、最新的投資理財智慧及方法,讓讀者盡快踏上「財務自由」之路】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http://onelink.to/8svabv
#國際視野 精明理財 盡在iMoney網站【 imoneymag.com 】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全新網上專欄的內容請【https://bit.ly/2zJY7DJ】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責任編輯:黃苑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