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營商】科企老闆轉行賣凍肉 自研AI系統減營運成本
長達兩年多的抗疫生活,令港人早已習慣網購食材和在家下廚,直接帶動凍肉食材店的生意。惟冷凍食材配送過程,存有食品安全風險,問題不容忽視。
有科技公司老闆看中疫下凍肉食材商機,創立冷凍食品專門店。針對本港凍肉市場在訂單處理、運輸、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不足,以3大方法降低成本、穩定貨源,包括1.自研AI系統處理訂單、2.預先向供應商付款,確保供應,以及3.招聘兼職,解決人手不足。
本港冷凍食品專門店凍肉妹創辦人楊文達,自2010年起,已著手經營數據儲存系統科技公司。雖然該科企規模不小,員工總數約200人,但因於業務大部分來自國內,疫情阻礙在港員工處理相關業務,為保在港員工生計,楊文達決定另闢新出路──開網店。
受網購經驗啟發 分析凍肉市場不足之處
機緣巧合之下,楊文達從自身的網購經歷中,為開網店之路帶來重大啟發。他指,在2020年的新年期間,曾網購凍肉食材,打算與家人烹煮佳餚。但疑因運送過程處理不善,當他收到該凍肉食材時,發現它早已「溶雪」,不得不急急煮食。
及後,他分析市場及網購平台的運作模式,了解到凍肉食材需求高、覆單機會大,惟本地凍肉運輸方面未盡完善,容易引起品質問題。儘管對凍肉零認識,他仍決定專攻冷凍食品市場,並自設冷藏貨車車隊,以確保商品品質、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在疫下創業,楊文達除了要面對知名度低、沒有與凍肉市場相關的人脈,以致難尋得合作機會的挑戰外,還要面對種種疫情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如人手不足、供應量不穩等。
AI系統處理訂單 重新編排送貨路線
楊文達表示,
疫情期間,訂單量急增,曾經有同事連續幾天通宵工作,才能處理所有訂單,
故利用其科技知識,為凍肉妹打造全新的AI系統,統一處理訂單,以及編排送貨路線,
用AI可以清楚知道當日訂單要多少豬肉、多少牛肉,同事可直接按所需的總數處理肉類。司機也不用再從各區中兜來兜去,減低了不少運輸和時間成本。
惟第五波疫情,不少貨車司機相繼染疫,造成「有車無人開、有貨無人送」的情況,人手不足危機再升級。幸好,楊文達預先洞悉危機,於上年考獲貨車駕照,又廣招其他具貨車駕照的人士,成功將配送服務維持在下單後2至3日送達。
預早付款 向供應商留貨
此外,疫情令全球食材供應緊張,楊文達也知道本港有不少同業,習慣從供應商中取得貨品後才付款,故他特意在供應商確認其訂單後立即付款,甚至在下單後便早早付清款項,以確保供應商為其留貨,穩定貨源供應。
網店生意穩定,為了開拓實體零售市場,楊文達與在民生區開餐廳的客戶洽商,期望透過在店中增設零售凍肉櫃,讓食客邊食邊買,更希望可於民生區開設實體店,出售少量商品和讓客人取貨。
開實體店拓零售業務 首選民生區
他指,若然客人居住離島,不論是配送,還是客人自取,麻煩也相對多了,
客人下班到店取貨,還要坐船回家,若拿著一袋凍肉,一來不好看,二來凍肉會隨時間解凍。
因此,希望於離島地區開設門市,甚至可以做到在碼頭附近位置,與客人交收,盡量縮短冷凍食材在室溫的時間。
據悉,在配合其直播營銷,四管齊下,凍肉妹平均每月營業額已由2020年中的約1000元,大幅升至現時的約23萬元,升幅達229倍。凍肉妹的首間零售店將於觀塘一間串燒店中,以寄賣方式試行。
【Bakehouse新店】Bakehouse斥7位數疫市擴張 赤柱大街新店推3款限定美食
【ESG】有助大幅降低運輸成本 本地科企研發新方案驅動氫能產業
記者:殷凱怡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