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認基金】北上基金累計吸資116億元 南下產品吸10億
▲ 今年首4個月,北上基金累計吸金116億元人民幣,南下產品吸10億元。
外滙管理局公布4月份的中港互認基金數據,截至今年4月底,本港資產管理公司在內地銷售的北上基金,累計淨流入額逾116.39億元(人民幣,下同),較3月份的121.9億元,按月減少5.5億元。北上基金已連續6個月呈走資,以最新的累計吸資額逾116億元計,相比去年底的142.4億元,驟減26億元,以幅度計,下跌18%。
至於內地資產管理公司,把旗艦產品在港推售的南下基金,經歷14個月的淨吸資,3月份終於斷纜,出現單月度的走資情況。幸至4月又再轉升,以累計淨吸金10.849億元計,較3月時的10.834億元,微增僅約150萬元。
跨境互認基金於2015年中面世,2016年1月起,外管局每月公布互認基金的淨申購額。早前香港投資基金公會指,跨境互認基金反應平平,僅約32%公司參與,因有不少制肘,如基金須在港註冊等,遂促請優化安排。
去年北上基金累計吸金142億 南下產品吸資額首越10億【下一頁】
基金互認措施自推出7年以來,雖然近期北上基金的銷情逐漸放緩,但仍是北熱南冷,意即北上基金的吸資額遠較南下產品多,累計多逾百億元。難怪吸引滙豐(HSBC)、恒生 (00011) 、惠理 (00806) 、摩通、東亞 (00023) 、中銀系、行健宏揚、騰訊 (00700) 有份的高騰基金、海通,以及博時等中外資基金公司,爭相把省招牌產品北上推售。
反觀,南下產品猶如鷄肋,且自2019年易方達申批基金以來,過去3年間再未見有新基金申報。何况及至去年11月起,南下銷售總額才首破10億元新關,市料近期人民幣急貶,恐又窒礙資金的入市意慾。
此外,專家指,跨境理財通於去年10月出台,市場又憧憬ETF通有望於下半年登場,作為回歸25周年的7.1送大禮,賀新特首李家超上場,兩舉俱令北水分流,或變相冷待互認基金,南下或北上產品恐遭邊緣化。
更多【北水大時代】文章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特步國際、新特能源及廈門港務
相關文章:【互聯互通】許正宇:進一步探索優化債券通「南向通」 循序漸進優化跨境理財通
【ETF通】投資基金公會料ETF通「北多南少」 逾百家內地ETF合格、港ETF僅5至7家合格
貼身追蹤股價變化、重要消息、賺蝕成績,更易作出投資判斷 | 立即免費下載使用 【按此】
特約記者:曾桂芬
責任編輯:梁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