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闆生意經@iM網欄】消費券是否真的能刺激經濟?
本地政府已於4月7日已發放首階段4,000元消費券,第二期的1,000元將從6月16日開始發放。如以八達通領消費券的市民,在5月31日或之前累積滿「合資格消費」4,000元後,將可於6月16日領取第二期的1,000元。而在5月31日之前未累積夠4,000元「合資格消費」,須要等到7月16日下一輪才能領取第二期的1,000元,最遲則於11月16日領取。
不少市民收到消費劵後,會到超市買一些生活日用品及食物。由於消費劵的使用用途並沒有限制,消費者把消費劵拿來買一些日常用品,變相就好像政府幫你付錢買日常用品般。即使沒有消費劵,市民仍會買這些日常用品,因此,消費劵的出現,並不算直接刺激到消費者的購買意慾。除此之外,不少人利用消費劵購買衣服、鞋子等等的商品,可是,這些商品大部分外國的品牌,而非本土品牌,因此,這樣或只是間接刺激到本土經濟,而非直接。
值得留意的是,不是每一間店舖都可接受消費劵消費。一些連鎖品牌或是大型店鋪一般都可接受消費劵消費,相反,一些小店式是小型民生類的店舖就不一定接受消費劵消費。要知道,在過去兩三年的疫情期間,生意最受打撃的商戶就是這些本土小店。消費劵的出現,理應是要扶持這類小店可以在疫情期間續繼「捱」下去。可是,如今政府推出的消費劵反而令連鎖品牌或是大型店鋪更加得益。
事實上,消費者利用消費券主要用於日常交通及家居開支,對刺激經濟或多或少有正面的幫助。惟要留意,商戶會否因為推出消費券而趁機抬高商品價格,這樣的話,是幫助不到社會紓困扶貧。然而,消息劵已經不是第一年推出在市場上,如果政府將推出消費券為恆常化的計劃,刺激消費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呢?針對筆者在本文中提出對消費劵的意見,其實消費劵對刺激經濟的成效仍有待商椎。
【青姐話】久旱逢甘露 邊瓣最正路?
作者_Anna(馮文慧)簡介
前IM記者,現投身金融行業。白天上班8小時,跟一般白領無異,工餘時間則經營網店,從事玩具精品代購生意。愛好旅遊,本身做代購是希望幫補旅費,沒想到誤打誤撞下賺上一桶金並當上小老闆,在寸金尺土的香港開設實體門店。
更多小老闆生意經@Anna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撰文 : Anna(馮文慧)
欄名 : 小老闆生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