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診療室】治大腸癌宜多管齊下 二、三綫藥物也可成後盾 靠組合治療戰勝癌魔
治療大腸癌的藥物,在過去20年有着前所未有的發展,以往我們只能依賴化療藥物孤身作戰,更因其副作用的負面形象而為患者詬病。如今,這場戰役不再只用1種武器,這些年標靶藥物發展成熟,第二、第三綫的口服化療藥物相繼面世,以化療為骨幹的組合治療,不僅延長患者的存活期,更重要的是在治療過程中,維持着生活質素,即使身體在打仗,也不會因此加重身心負擔。
張太太在58歲時確診第四期大腸癌,縱然治療路途滿荊棘,但她時刻也抓緊治療機會,絕不言棄。病情初期,癌細胞出現擴散,幸而仍能透過手術切除大部分腫瘤,只要手術後接受輔助化療便可,病情也因此平穩了2年。可是,癌細胞又再死灰復燃。
【孫子市法】通脹高企美股謝 環球股災何時了
主診醫生評估過她的身體狀況,處方了第二綫化療藥物,以及抗血管增生藥物作組合治療,再次令病情受控。這段期間,張太太的生活猶如回到病發前,能夠到國外旅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更讓她安然度過60歲大壽。跨過重重難關,以為可以過好日子,怎知癌細胞卻又來襲!這時張太太使用第三綫化療藥物TAS-102配合標靶藥物,用藥後癌指數一直回落,她再次戰勝了癌魔。
藥物發展的成熟,對大腸癌患者來說是一大鼓舞。要知道,大約兩成至兩成半大腸癌個案確診時為擴散性,意指癌細胞已侵蝕至腸道外,走到肝臟、淋巴,以及腹腔位置。這個階段的病情是無法根治,以往只能夠單靠化療藥物抵擋癌細胞的攻擊。幸而,如今有不同機制的多綫藥物,即使患者在一綫治療出現抗藥性,仍有後繼藥物補給,而且更多是口服形式,副作用也較少,使患者的生活質素不被治療影響。
【iM會客室】五窮月是否已見底 有乜板塊率先搏彈
其中一個突破,是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能讓我們在腫瘤中找出基因突變,配對相應的標靶藥物治療。舉例說,抗EGFR表皮增生抑制劑,能夠針對腫瘤表皮上的抗原抗體,抑制腫瘤生長。
另一種血管增生抑制劑,則可以阻止血液流至腫瘤,達至縮小腫瘤作用,惟前提是患者帶有RAS基因突變才能使用。有研究指,標靶藥物配合作為骨幹的化療藥物一併使用,治療效果更顯著。
藥物的進步,使大腸癌的治療不再受局限,即使一綫治療失效,第二、第三綫藥物也能作為後盾,延長大腸癌患者的存活期。不過,即使有好的治療方案,患者的心態同樣重要,如果抱着放棄的態度,對病情並沒有任何積極作用,反而保持健康心境,在身體狀況許可下適量運動,難關終必能跨過。
撰文:蔡浩強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以上內容輯錄自第759期《iMoney》Focus。
【消委會測試】近九成香腸高鈉半數高脂 只有四款合格 10元巴西雞肉腸獲高評分【下一頁】








【《iMoney》最具國際視野的資理財創富頻道 -- 融滙國際最好、最新的投資理財智慧及方法,讓讀者盡快踏上「財務自由」之路】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http://onelink.to/8svabv
#國際視野 精明理財 盡在iMoney網站【 imoneymag.com 】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全新網上專欄的內容請【https://bit.ly/2zJY7DJ】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責任編輯:龍紀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