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nd 2021】花旗料今年通脹升2.1% iBond回報有望超逾2厘包底息
▲ 統計處將於下周一公布4月份通脹,專家料升介乎1.4%至1.9%。





政府統計處將於下周一(5月23日)公布4月份本港消費物價指數(CPI),專家的預測呈分歧,大新 (02356) 料上月CPI按年僅升1.4%、信銀國際料升1.8%、上商料升1.9%,較3月份CPI升1.7%為多,創今年新高。綜合分析指,市料通脹漸升溫的主因,是受內外夾擊所致,包括內地爆疫窒礙供應鏈、俄烏危機刺激石油能源及糧食漲價,以及消費券效應等。而大新更預期第3季CPI飛升,或抽升2.6%。
論及對今年全年CPI估計,以花旗及信銀國際最牛,齊料今年升2.1%。明年預測則以花旗最進取,更料錄得3.1%的漲幅。
若今年的通脹如升2.1%,以浮息計價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04246)回報有望超過兩厘墊底息。假如明年的CPI急漲3.1%,以今天(19日)掛牌的零售綠色債券 (04252) ,明年的回報有望超逾2.5厘的保底息。
綠債首掛升幾多?零售綠債認購反應遠遜iBond 專家拆解原因【下一頁】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環球財富策劃部主管廖嘉豪今午回應本報查詢指,預測香港今年第2季通脹按年升幅達2.3%,第3季亦在2.3%,第4季2.9%。2022年全年平均通脹預測2.1%,2023年或進一步升至3.1%。
至於經濟增長方面,廖嘉豪預測第2季經濟按年增長預測2.4%,第3及第4季反彈可能較明顯,料增長4.6%及5.6%。今年全年或增長2.5%,明年經濟復甦,有機會加快至增長3.5%。
中信銀行(國際)經濟師李業勤博士預計,香港4月份CPI的升幅為1.8%,預期通脹壓力逐漸升溫,下半年CPI的升幅將擴大至2%以上。預計今年全年CPI升約2.1%,而明年可能維持在2%以上。
大新高級經濟師温嘉煒預計,4月份CPI僅升1.4%,料本港按季CPI上落幅度較大,第2季升1.4%,但第3季顯著抽升2.6%,第4季回落至1.5%。而今年全年錄得1.7%升幅,明年收窄至只升1.4%,2024年升1.5%。
上商研究部主管林俊泓預期,4月份CPI料升1.9%。未來3季的升幅依次為:次季升1.9%、第3季升 1.8%、末季升 1.6 %。而今年全年升1.7%, 2023年及 2024年皆錄得1.5%升幅。
本港3月通脹1.7% 低過預期【下一頁】
政府於上周五(13日)公布首季經濟收縮4%,同時下調全年GDP預測,從原本升2%到3.5%、現巳調低至僅升1%至2%。但維持今年整體通脹率升2.1%、基本通脹升2%;而首季CPI升1.6%、較去年末季的1.2%巳明顯攀升。
另方面,綠債吸引不少財經名人捧場,如新股女王、卓佳董事總經理及IPO總監鍾絳虹抽中4手(每手1萬元)。儘管官債必賺神話戮破,綠債暗盤及首掛皆潛水,失守100元,但粉絲冇有怕,因鍾絳虹打算長揸3年收息,穩袋3000元利息。
此外,經濟通的數據顯示,iBond自去年中在港交所 (00388) 掛牌,其52周高位為104.05元,低位已破發,乍現99.25元,今天收市跌0.4%,報99.4元。
那邊廂,強積金(MPF)成員也緊盯通脹,因BCT銀聯於4月25日巳推全港首隻抗通脹及收息MPF產品、BCT亞洲收益退休基金,目標回報為本港CPI加2%。
追蹤iBond消息,可瀏覽【iBond 2021】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吉利、長建及美圖
相關文章:【綠色債券】綠債出師不利首掛低見99.55元 每手最多帳面蝕45元、1400沽盤100元排隊博平手出貨
緊貼最精準、最快的財經新聞資訊,立即免費下載使用【按此】
特約記者:曾桂芬
責任編輯:梁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