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由條碼到二維碼:下一個會是三維碼?
今時今日,人人皆知道並懂得使用二維碼。可以說是因為疫情的關係,二維碼的應用在香港變得更為廣泛及普及,因為現在人人都需要用到的安心出行App、電子針卡等,都涉及二維碼的應用。再者,大家網購後的貨品物流、送遞、取件過程中,也會使用到二維碼。二維碼真的變得無處不在。
【自動駕駛】福特試營運自駕車服務 Argo AI員工率先享用
【求職恩物】Google推AI工具 助求職者改善面試表現
二維碼的「前身」,則是條碼(Bar Code),它早於上世紀50年代就已被美國開發出來,並於70年代開始於當地應用於超市、郵政、圖書館等。由於它只能橫向水平列印及掃描,所能儲存的資料量較少,除非把條碼印到「水蛇春」咁長吧!但它用於記錄貨品名稱、價格等,則綽綽有餘。在香港,條碼於80年代後期才開始被應用於零售,而筆者就在當時創業,推廣及發展條碼應用技術。
由日本開始應用 中國發揚光大
為要記錄更多資料,條碼就「進化」成二維碼,一般為正方形。QR Code(快速回應碼Quick Response Code)是二維碼中目前最流行的一種,它於90年代誕生於日本的汽車製造廠,本來用於追縱各式各樣的零件。後來QR Code被商戶用來儲存商店地址及網址,在日本的雜誌及廣告上流行起來,為消費者提供網址及優惠等資訊。
近年在中國因為網購、電子支付的盛行,QR Code就更為普及,可謂發揚光大。由2000年開始, 香港的醫院管理局已使用手持終端 , 配合 病人識別系統及病人派藥系統,讀取 QR code 以避免輸錯血,錯誤採樣,錯誤採血, 錯誤屍體鑑定, 配錯藥及派錯藥各種風險。
【元宇宙】Mastercard推「生物識別結賬計畫」 客戶可用「微笑」支付
【Google】報告:Play商店過時應用程式 數量多達86萬個
元宇宙可用三維碼?
現在的QR Code可以儲存4千多個字母,中文字也可以儲存多達1,800個。而它另一個優點是有容錯能力,即使QR Code圖形有破損,破損最高到30%面積仍可被讀取,因此對用於物流運輸等十分有利。
近日與傳媒談及條碼及二維碼,有人忽發奇想問道:「會否出現三維碼?可能是立體的?會用於元宇宙?」這位朋友的想法也不無道理。隨着更大量資訊儲存的需要,二維碼仍然會向前發展,例如微軟就曾開發過一種高容量彩色條碼(High Capacity Color Barcode),可以說是彩色版的QR Code,但卻未成氣候而停運。
而在元宇宙的世界,許多事情仍然是未知數,換言之甚麼都有可能發生。我可以預想,到時在元宇宙中,可能我們只要一「看」某樣物件,就已經是掃了一個碼!那將會是甚麼碼?讓我們一同期待吧!
撰文 : 謝小江 Million Tech萬碧發展有限公司創辦人
欄名 : Smart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