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 強積金唔可以淨係睇回報 仲有不可不知的三大因素
如果最近有留意強積金的讀者,都知道在宏觀經濟欠佳的情況下,例如俄烏的戰爭和美國加息的影響下,大部分強積金基金表現都欠佳,香港獨立的專業強積金研究機構積金評級主席叢川普(Francis Chung)指今年以來的虧損,是強積金成立至今最大的。特別是如果投資於港股或內地的讀者都「一殼眼淚」,本文便會分析除了回報外,也有三大要點留意去管理「強積金」,分別為投資類型、匯聚投資和投資成本。
同場加映:【青姐話】有殺錯冇放過 買貴就係買錯
強積金投資類型
強積金主要分為股票、混合型和債券類別的基金,前者主要投資於股票以賺取長期資本的投資回報;後者主要賺取利息或票面利率,混合型為同時投資於股票和債券,爭取較低風險的資本增值。主要按自己的年齡與可承受風險去選擇合適自己的強積金。
強積金風險
正如前面提及,強積金按潛在風險和回報分為不同的等級(1-7級),風險愈高則等級愈高,評級是取決於該基金過去三年的每月標準差計算,多數票股基金的風險是較高,主要是回報波幅較大,但預期投資潛力會較高。
匯聚投資
有部分的讀者在轉到新公司任職後,收到強積金申請便隨便填寫,各項都取10至20%,以達到分散風險的好處。其實本身強積金基金已經是匯聚購買多隻股票,本身已經夠分散,如果再「分散投資」反而影響投資回報,建議2-3隻就足夠。
實際投資成本
其實在投資的世界,投資回報是可變的,但成本是不變的,因此單看回報並不足以反映實際的回報,因此需要參考個別基金的開支比率,也會在積金局網頁更新,主要包括行政費用、受托費用和管理費等,這個是每個基金的「必須成本」。一般而言,股票基金的開支比率會較高,因為管理基金的複雜性較高。
如果參考積金局網頁,雖然基金的開支比率其實每年都在遞減,但也看到有部分現時仍收每年2-3%的開支,因此雖然一直都提醒要定時轉換基金,除了考慮回報外,也要了解基的收費和其他因素,特別是強積金是一項長期投資,為日後退休之用,因此更需要好好管理。
同場加映:【溫股知新】內地傾力救市 做好資產配置
【《iMoney》最具國際視野的資理財創富頻道 -- 融滙國際最好、最新的投資理財智慧及方法,讓讀者盡快踏上「財務自由」之路】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http://onelink.to/8svabv
#國際視野 精明理財 盡在iMoney網站【 imoneymag.com 】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全新網上專欄的內容請【https://bit.ly/2zJY7DJ】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責任編輯:陳佳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