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市開店】本地護膚品店疫下開店 居家Spa系列生意疫市漲5成
▲ Beautysaur Organics在上月底疫市開店,創辦人姚皓正看好今年生意額可錄2成增幅。(曾耀輝攝)
第五波疫情雖然漸漸由高峰回落,但不少商戶的經營仍然受壓。本地護膚品牌Beautysaur Organics卻在上月底疫市開店,創辦人姚皓正坦言過程遇到很多挑戰,但仍看好今年生意額可錄2成增幅。
【可持續發展】菲仕蘭實踐可持續發展 半年回收逾1.4萬奶粉罐
姚皓正在5年前開始成立Beautysaur Organics,緣於他曾使用一個海外品牌的護膚品。他解釋:「因為太愛這個產品,便膽粗粗向品牌聯絡,嘗試引入香港。」品牌由網店、在市集擺攤位,發展至進駐商場,又成為不少品牌的香港獨家代理。
見證顧客心態改變
他不時形容其售賣的產品「十分麻煩」,全因很多亦要顧客自行調配,或有較繁複的用法。然而,品牌卻累積不少擁躉,姚笑言:「顧客也愈來愈不怕煩。」他認為顧客對於「護膚」的心態出現轉變。
不再視之為功課,而是對自己好的方式,亦把麻煩變成享受。
正因產品特性,姚皓正尤其重視顧客的購物體驗,與客人建立關係。考慮到現有店舖的佈局,在第五波疫情爆發前,他與商場簽訂租約,希望擴充原有的銅鑼灣分店。
投資100萬開新店 卻遇上疫情
當店舖準備裝修時,卻遇上嚴峻的第五波疫情,姚坦言當時壓力十分大。既急於挽救生意,又要處理新店開張。加上疫情令物流運輸混亂,有不少建材、家私亦需改用水路來港,開店日期一再延後。種種突發情況,令Beautysaur Organics新店的開支上升,最終投資約100萬,他目標在半年內回本。
疫情下零售市況不穩定,企業老闆更要「腦筋急轉彎」、有多手準備,令生意不至陷於停頓。姚皓正直言,品牌有7至8成收入是來自門市,特別是因售賣護膚品、「麻煩」的特點,令顧客更傾向嘗試後才購買。第五波疫情甫爆發,3月首兩個星期門市生意已直插7至8成。





網上互動維繫顧客 主力推居家Spa
他隨即開始網上推廣,加強在社交平台上的宣傳。而且品牌又善用Facebook群組,加強與顧客的互動。與一般品牌主力透過專頁、群體訊息宣傳不同,姚皓正主力以個人帳戶,在Facebook群組與客人分享個人生活、產品使用心得;又從中收集客戶意見。群組現有超過1000位成員,他解釋,成員大多是VIP及忠實顧客,對於產品有「共通的語言」,故可藉此渠道建立比品牌專頁更緊密的聯繫。
同時,姚又看準人們在家時間增加,市面上的按摩店又因疫情停業。於是他在網店增設「Home Spa」欄目,把Spa產品集中銷售,令這些產品的銷售額急增一半以上。
冀擴充至新界
雖然Home Spa 系列為品牌開拓了新出路,但現時每盤生意亦很大程度取決於疫情走勢。
對現時分店版圖滿意的姚皓正,並不急於擴充。他希望未來2至3年內於新界增設據點,首選是沙田區。短期內他則計畫於店內引入營養補充品、身心靈健康的新產品,以回應顧客需求。
【商場NFT】荷里活廣場斥100萬推元宇宙遊戲 結合會員制期望刺激人流升2成(多圖)
【戲院重開】百老匯13間戲院4月21日恢復營業 影廳內暫不提供飲食
記者:葉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