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恐再現核爆 歐洲多國民眾搶購碘片

環球社會熱點 17:52 2022/03/23

分享:

分享: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下令將核威懾力量置於高度戒備狀態,克里姆林宮更指如俄羅斯受到威脅,或會出動核武。歐洲多國民眾憂慮再爆發核爆或核洩漏事故,紛紛搶購碘片試圖為核事故做準備。

黑海輸油設施受風暴破壞 俄稱石油日出口銳減百萬桶 【下一頁】

人們通常是在核事故發生時使用碘片( iodine pills),主要是核電站員工及現場救援人員。他們服用碘片的目的是飽和甲狀腺,避免吸收現場釋出的放射性物質碘,對人體造成更大傷害。

但碘片無法防止核爆造成的其餘風險,例如爆炸造成的熱力或對身體甲狀腺以外部位的傷害。

路透社報道,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動戰爭後,歐盟委員會正尋求鼓勵歐盟成員國儲備碘片、保護衣及其他藥物。

英國與波蘭、保加利亞、捷克等國家對碘片的需求更加急增,主要是這些國家的民眾都相信碘片可保護他們免受輻射影響。

路透社引述保加利亞藥房聯盟主席指,藥房在短短6日內售出的碘片數量,相等於以往一年的銷量。據悉,部分藥房的碘片已經缺貨。

俄財閥避制裁 資產轉至不可撤銷信託 【下一頁】

羅馬尼亞國內也對核爆感到憂慮,總理Nicolae Ciuca本月初發表電視演說時,承認國內保質期達到5年的碘片庫存不足。

當地一間工廠已加緊完成生產3,000萬片碘片,據悉,這間工廠為國營藥廠,為應對戰爭威脅緊急生產碘片,會優先分配給最容易受輻射影響的孕婦和兒童。

羅馬尼亞醫學教授Voichita Mogos指,即使國內有足夠的碘片供應,問題是當局何時才適合授權民眾服用藥物。

她表示如果人們在核輻射洩漏前一日服用碘片,有9成以上人口可得到充分保護力。如果在吸入核輻射8小時後服藥,只有一半人口可獲得保護。如果人們在1日後服藥,僅約1成人口獲得保護。

緊貼地緣政治變化,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按此

責任編輯:鄭錦玲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