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中概股股災】高盛:美國機構投資者持5.8萬億中資股、ATM為首 互聯網股估值已反映潛在風險因素
▲ 【中概股股災】高盛:美國機構投資者持5.8萬億中資股、ATM為首 互聯網股估值已反映潛在風險因素
美國點名中概股「預計除牌名單」,加上中國繼續加大力度監管互聯網企業,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急跌。高盛估計,美國機構投資者現時持有約7500億美元(約5.8萬億港元)的中資股,涵蓋A股、H股及ADR中概股,若包括香港本地股,總值約8000億元,假設美國投資者需要沽出所有中資股,並估計沽盤佔股份日均成交約三分一,預期需要2日(A股)、143日(H股)及61日(中概股)才能沽清。
摩通大削阿里巴巴目標價至63元【下一頁】
高盛早前推算,按市值計,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大型中概股佔比約30%,當中兩成已轉換為港股,留在美國的持倉中,三分二為同時持有騰訊 (00700) 和美團 (03690) 的機構,意味這些機構能夠隨意在港股買賣,但這也意味,剩下三分一持倉(相當於該股市值約8%)將不能在港交易。
摩通批中國互聯網股短線「不宜投資」 騰訊美團京東目標價至少削半(附目標價)【下一頁】
零售投資者方面,高盛稱,美國沒有相關的官方數據,但該行估計,拼多多(美:PDD)及百度(美:BIDU)的零售投資者比例佔市值約5%至10%,蔚來(美:NIO)及阿里巴巴等其他中概股則達四成,而零售投資者比例高的中概股,沽壓也相對沉重,因若美國要求中概股除牌時,部分美國零售投資者難以甚至不能將ADR轉換為港股。
美散戶透過ETF持逾200億美元中概股
除直接投資中概股,不少美國零售投資者均會透過投資ETF持有中概股,其中KraneShares CSI中國互聯網ETF(美:KWEB)去年便吸引約70億美元資金流入,高峰期管理資產達97億美元。高盛從上而下去推算,現時透過MSCI及富時兩大指數公司旗下中國、新興市場、亞洲、AC世界指數ETFs被動追蹤中概股的金額,約佔200億至250億美元。
高盛指,截至3月11日,中國互聯網股現值相當於預測市盈率17.2倍,動態市盈率約0.6倍及隱含風險溢價約9.6%,估計較美國同業有明顯折讓,反映內地監管的不明朗因素及中美脫勾的憂慮已反映在股價上。
從長遠基本面角度分析,現時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估值反映未來十年的收入複合年均增長率約8%,較2月中的18%為低。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電能、中國投資基金公司、越秀房託、越秀交通、友邦及君實生物
相關文章:【港股分析】洪灝:港股的拋售潮是史上最猛烈之一 短期接飛刀屬冒進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