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應用】本地初創研IoT傳感器 防認知障礙長者走失
▲ 舜達科技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黃鎮濤認為,IoT技術要完全普及化以及在香港大規模應用,或仍需要3至5年時間。
隨着連網技術趨向成熟與普及,物聯網(IoT)技術並不僅局限於新興產業,而是正在推進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有本地初創看準機會,在生活不同層面以及傳統行業尋找市場痛點,透過研發傳感器(Sensor)及搭配IoT技術,解決民生問題,當中包括長者照顧、樹木保育等。
主要從事IoT傳感器開發、於2019年成立的舜達科技(Sensestek),其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黃鎮濤表示,本港物聯網產業目前的規模正不斷擴充,疫情也帶來推動力。不過要完全普及化與大規模應用,或仍需要3至5年時間,「現時香港人或者仍會覺得,IoT技術主要是商業用的,並非普羅大眾所需的技術,但其實IoT技術可應用的層面相當廣泛。」





他笑言,當年談及IoT技術,大眾或只會聯想到,可用在供應鏈生態追蹤、空氣監測、發展智慧城市等,圍繞研發具有前瞻性的產品,「所以當時我們就決定一反常態,往回看傳統行業以及生活正面對的痛點,例如老人護理以及保育範疇,再利用傳感器以及IoT技術提供協助,同時將IoT技術帶到大眾層面,助他們了解這項技術。」
採GNSS衞星定位 自動切換室內外
黃鎮濤舉例,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是香港常見的老年病之一,而「走失」則是認知障礙症患者常見的影響。據房協長者通資料顯示,本港每年約有1,000名長者走失,當中5%無法尋回,估計隨着人口老化,數字將不斷增加。
他指出,過往都知道有「平安鐘」的追蹤裝置,但由於有腦退化症的老人家會認不出是屬於自己的財物,或會在街上隨意掉低。
所以在去年11月,該企推出了一個「防腦退化症患者遊走鏈墜」裝置。透過將傳感器放在鏈墜內,內置GNSS衞星定位技術以及藍牙技術,就算患者遊走在室內或室外,均可自動切換定位並追蹤。
患者家人或院舍也可透過應用程式進行追蹤,「鏈墜毋須與手機配對,只要使用支援藍牙的裝置,如手機、平板電腦、手提電腦等,便可偵測定位並追蹤患者的所在地。」加上鏈墜設有求助鍵,當患者按鍵後,內置的SIM卡會將警報信息,發送至群組內所有成員。
此外,黃鎮濤也提到,鏈墜鑲嵌了玉石,也可放置相片。
老人家通常會覺得玉石可以保平安,加上腦退化症患者可透過相片,得知這是自己的專屬物品,相信可以降低被丟掉的機會。
對用家有信心 非做不法行為
不過,坊間有不少追蹤裝置,引來大眾對於私隱安全的疑慮。黃鎮濤坦言,理解普羅大眾憂慮,「但我有信心想用這款產品的人,都是為了老人家的安全,並非要做不法行為」。他也提到,在設置裝置時,患者家人或院舍需要透過應用程式,設立群組並登記成員資料,而且只有登記者才能夠存取到用家的位置資料。
【自動化物流】嘉里物流引入機械臂處理冷凍食品 於低溫環境持續工作20小時
記者:曾曉汶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