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周期不同 港股可能轉強
一般來說,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將會引發資金離開新興市場流入美國,過去幾乎每次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或遲或早都會造成資金沽港股套現的效果。而從年初以來的港股表現看,卻明顯有外資進入港股跡象。也就是說,外資不光是沒有像過去一樣把港股當作提款機,沽港股班師回朝,反而增加投資港股的資金,背後的邏輯可能與中美經濟週期不同有關。
過去由於美國經濟在全球的領導地位和各種機制傳導,各國經濟起伏常常表現出與美國經濟週期的近似,簡單來說,美國經濟好、全球經濟就好,美國經濟差、全球經濟也差。因此,宏觀政策方面也常常相似,作為全球央行的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其他國家也往往需要收緊貨幣政策,於是資金只能流向相對更為安全的美國。
去年以來,由於中國經濟率先走出疫情困擾、恢復正常,經濟週期與美國拉開了差距。在宏觀政策方面,目前美國受制于高企的通脹率需要收緊貨幣政策,而中國卻由於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需要放鬆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在經濟增速方面,美國未來的經濟增速可能隨政策收緊而逐漸減速,而中國的經濟增速展望卻逐季上升。
在中美政策一松一緊的對比下,隨著中國經濟的加速,中國市場應可提供更好的投資機會和回報,增強對全球資金的吸引力,部分資金從分散風險、平衡投資回報的角度出發,增加在港股的投資,有其合理性。
如果中美經濟週期不同是近來外資流入港股的主要原因,由於中國經濟正處於上升週期的起始階段,未來有望繼續吸引資金流入,因此港股強於美股的走勢可能維持一段時間。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價量齊升股買賣技巧:青島啤酒、三一國際、嘉里建設、北京首都機場及九毛九
撰文 : 楊玉川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行政總裁
欄名 : 山外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