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去年本港GDP經濟增長 大行最牛睇升6.7%
▲ 下周五港府公布去年GDP初步預估,市料升幅介乎6%到6.7%。
港府將於下周五(1月28日)公布去年第4季及全年本地生產總值(GDP)的預估數字,綜合近期已修正對本港GDP預測的多間機構,花旗料去年本港GDP全年升6.6%,最樂觀是滙豐(HSBC)及大華銀行,齊料去年GDP升6.7%;至於特首林鄭月娥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曾多次露口風,指去年升6.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大新 (02356) 也料去年GDP升6.4%。
相反,最保守是上商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料本港GDP去年只升6%;大摩亦料只升6.3%,稍低於政府的預期目標。另外,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卓亮則料升6.5%。
至於單以去年第4季來看,同樣,以上商最悲觀,估末季本港GDP僅升3.5%,大摩料升4.6%,大新高級經濟師溫嘉煒料升4.7%,大華銀行最進取,料升5.8%。
港12月失業率降至3.9%【下一頁】
展望今年的經濟前景,專家估計全年本港GDP的增幅依次為:大新料顯著收窄至僅升2.1%;美銀證券料升2.2%;大摩及上商齊料升2.5%;信銀國際料升2.8%;IMF、惠譽、大華及滙豐皆料約升3%;瑞銀早前料升3.3%;花旗更達3.8%。不過,第5波疫情襲港後,暫未悉瑞銀及花旗有否調低2022年本港全年的經濟預測。
此外,若予以細分,大行預測今年本港GDP各季度的表現,大摩料首季僅升1.2%,次季回升2.6%,第3季再升3%。同樣,大新亦料今年按季升幅先低後高,以首季僅微升0.2%最差,次季升1.8%,第3季升2.8%,第4季再錄得3.4%漲幅。
放眼較長線,專家對2023年本港GDP的全年預測呈大分歧,大新料增長速度大幅放緩,料僅升1.8%,上商卻大膽預估錄得2.9%升幅。
去年本港經濟重現增長,扭轉對上兩年連續兩年衰退,但今年受基數效應、疫情、通關、以至會否再派消費券等4大變數,令名家對2022年全年的經濟預估差距甚大,增長料介乎2.1%到3.8%。去年財爺派總額300億元電子消費券,對經濟有0.7個百分點的提振貢獻。
ACCA陳婉真:支持再派消費券【下一頁】
華僑銀行經濟師謝楝銘認為,內地頻現Omicron病例,在動態清零下,接近90%的疫苗接種率,依然無法阻止疫情,唯有更多限制人口的移動政策,將對經濟帶來短期衝擊。
謝棟銘又說,港府再採一系列措施以遏制 變種病毒的傳播,從而推進清零政策,嚴格的社交距離和飛行禁令,已延長至農歷新年後,將繼續打擊需求和商業信心。
*皇牌節目【ET財智Talk】今年買股好過買樓?紀惠湯文亮為您分析【按此即睇】
相關文章:【香港經濟】大摩下調香港今年GDP增長預測至2.5%、樓價跌2% 料年尾才恢復自由行
【香港經濟】IHS Markit香港12月份PMI回落至50.8 新增訂單及出口均放緩
緊貼最精準、最快的財經新聞資訊,立即免費下載使用【按此】
特約記者:曾桂芬
責任編輯:梁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