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創科土地「雙信封招標」成效受質疑 專家:配套、優惠要雙管齊下
▲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接受本報訪問指,若想成功推動北部都會區創科發展,必須透過發展區內的配套和政府提供的優惠互相配合。(本報資料圖片)
特首林鄭月娥今(12日)出席新一屆立法會首次大會,會上提及正積極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並透露正考慮採用「雙信封制」招標方式,批地予大型創科企業,吸引高端製造業和科研機構落戶香港。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接受本報訪問指,「雙信封制」招標方式的成效成疑,若想發展成功,必須透過發展區內的配套和政府提供的優惠互相配合,才能吸引不同地方的企業和科研機構來港發展。
完善區內配套為招商首要條件
方直言:「其實任何地方也可以發展工業或科技區,惟配套如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很大可能使科研人員或投資者卻步。」他以香港將軍澳創新園為例,該地主力發展高科技行業,但其交通配套一直為人詬病,鄰近沒有地鐵站,通勤時間因交通不便而增加。
因此,方認為若港府想更順利發展北部都會區,應要以更完善的社區配套為目標,便利投資者或科研企業,才能吸引不同企業,如初創、科研和外國創科企業在港落戶,甚至吸引大型公司在本港設置亞太區總部。
三星工廠也遷徙越南 港宜用「甜頭」增優勢
另外,方提及,內地的發展成本,如薪金和租金等,也明顯較香港有優勢。舉例指,原本設廠於內地的三星(Samsung),也因越南的工資水平和保險費較低而吸引,續於2019年將生產線轉至越南當地。
受疫情影響,方認為,本港更要以「低成本」和提供不同「甜頭」以吸引的創科企業落地發展。方強調,類似的科研發展區比比皆是,若香港想吸納其他地方的大型創科企業,更需要加強自身吸引力,如提供低稅務優惠、平地價或租金和提供薪金資助等。更重要的是,要透過多方優惠,以抵銷疫情下的額外人力資源成本,增加各地科研企業來港發展的意欲。
【金融發展】陳茂波:本港正積極為中概股回流作準備 並將發行零售綠色債券、推動基建融資證券化
【本港經濟】林鄭月娥稱對明年經濟感樂觀 料全年經濟增長可達6.4%
記者:文睿、張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