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辭職潮】美國11月辭職人口達450萬 創歷史新高
▲ 經濟學家Julia Pollak形容:「這是有史以來,最緊張的勞動力市場。」(Getty Images)
美國勞工部公布職位空缺及勞動力調查(JOLTS)數據,顯示去年11月全美有450萬人辭職或轉工,是該項數據20年以來最高的一個月,再創歷史新高。這項數據此前已於去年4月、8月和9月創下新高紀錄。而雇主在調查中亦報告了約有1060萬個職位空缺,雖低於最近記錄,但仍遠高於新冠疫情前的平均水平。
以上數據,反映疫情如何改變美國勞動市場的結構。求職網站ZipRecruiter經濟學家Julia Pollak形容:「這是有史以來,最緊張的勞動力市場。」她指出,這些人不是從勞動力中辭職,而是從低薪、不太知名或不太靈活的公司辭職,轉至更高薪、更知名或更靈活的公司工作。
疫情使上班族更有選擇權揀工做
職位空缺填補困難的現象由去年開始,零售和餐飲業雇主在報告中提到,自從美國實施注射疫苗計劃並重啟經濟後,企業之間開始互相競爭,不惜提高工資及提供現金獎去吸引人才進入酒店、餐館、運輸和醫療保健等領域工作。同時,上班族亦變得更有選擇權和籌碼去選擇工種,這場疫情重塑人們對工作成本效益的權衡考量。
【理財熱話】美國KFC員工疫情下未請過假 獲近7.8萬勤工獎金
從數據可見,辭職或轉工的人約佔勞動力人口的3%,1060萬個職位空缺更使目前被列為失業的690萬人相形見絀。這種不平衡現象,意味著每1個失業工人,就有約1.5個工作機會。
Pollak表示,在疫情發生前的數個月,2.4個失業者要競爭一個工作機會。而當經濟衰退時,由於失業率上升,這個數字可能會更高,但疫情已經顛覆這種舊有模式。
但隨著通脹持續,特別是食品、住屋和能源方面的通膨,這已經抵消了許多工人的工資增長。
責任編輯:陳卓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