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機遇】調查指香港電商機遇大 逾9成港人有網購經驗 政府宜加大物流倉存基建

商業 20:20 2021/12/28

分享:

分享:

香港樹仁大學企業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與明匯智庫於今(28日)公布關於電商發展的調查結果顯示,在1006位受訪港人中,有約九成曾有網購經驗。(新聞圖片)

疫情新常態下,促進消費者的消費模式轉變,加上現時內地的電商平台、直播帶貨等網紅經濟發展蓬勃,令民眾開始有網上消費的習慣。有見及此,香港樹仁大學企業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與明匯智庫於今(28日)公布關於電商發展的調查結果顯示,在1006位受訪港人中,有約九成曾有網購經驗。

【疫市營商】香港百店助港商拓電商業務 1個月內創600萬元人民幣銷售額

【疫市營商】疫情衝擊經營 國泰如何開拓電商業務?

香港樹仁大學企業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代表指出,網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90%的受訪者為21-60歲的香港消費者,其中90%受訪者表示曾嘗試網購。在過去3個月曾觀看網上直播的受訪者有453人,佔總人數的45.0%。可見網購和觀看網上直播,也受消費者關注,觀看直播更成為不少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份。

研究亦發現,本港的網上消費變得普遍,表示曾嘗試網購受訪者中,只有不足2%的表示最終沒有花費,大部分的受訪者每三個月會花500-3000元網購,佔逾整體人數的五成半。普遍消費者選擇網店,原因大多是網購更方便﹑價格較優惠及貨品種類較多。約半受訪者網購家庭用品/雜貨和食品/飲品為主,其次為時裝/手袋,以及美容/化妝/護膚用品。

對於有意發展本地電商市場的企業,香港樹仁大學工商管理學學系助理教授伍志豪提醒,宜先考慮降低物流成本,同時又能夠提高網購整體質素,如提供彈性的送貨安排。同時,為確保電商行業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針對現有電商和網上活動的監管法規仍相對較少,專家亦建議政府去進一步完善本地電商法規,並檢視現有電商和網上活動的監管法規,是否能配合大灣區電商營運環境的要求,又或會否出現矛盾。另外,政府亦可助業界一把,如加大物流倉存等基建配合

【疫市營商】網銷難取代門市? Estee Lauder:實體店仍是非常重要

記者:黃顯晴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