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科技】港初創研智能鏡 藉科技解決行業痛點
▲ 姊妹圖人工智能聯合創辦人董健業(左)與蔡德華(右),投資近8位數推出AI智能美粧顧問。(陳靜儀攝)
隨着人工智能(AI)普及,有本地初創將AI應用於皮膚分析,並建議合適的美容產品。同時,亦將技術應用至醫療行業,協助中醫應診。
將科技融入美容業為一大趨勢,但亦充滿挑戰。「姊妹圖人工智能」(Sisters Pro AI Solutions)聯合創辦人董健業表示,行業意識到要將科技融入其中,但行內懂得科技的人很少,不知如何着手。
主攻本地B2B 逾20店採用
另一創辦人蔡德華從事美容業多年,亦有美容批發零售生意的經驗。他觀察到,美容行業從業員未必十分熟悉每件產品,向顧客提供的意見也未必完全準確,希望透過科技改善美容顧問行業的痛點,以及達至標準化。
董健業在2016年,夥拍蔡德華創立姊妹圖人工智能。兩人希望作為業界的橋樑,先製作原型產品供美容院試用,以解決行業痛點。他們在2018年投資接近8位數字,推出AI智能美粧顧問(AI Smart Beauty Advisor)智能鏡的原型(Prototype)供美容院試用,再改良產品,今年中正式將產品及服務推出市場,公司目前主攻本地B2B(企業對企業)市場為主,現有逾20間美容院及零售店採用。
智能鏡採用AI技術,並設有千個面部觀察點。顧客在鏡頭前拍攝容貌後,大約10至15秒內即可為用家分析是否有系統中的14種皮膚問題,如毛孔大、眼袋、皺紋等,智能鏡同時亦採用大數據分析,依照客戶的年齡,配對合適的美容產品或療程。
拓中醫診症 輔助面診舌診
蔡德華表示,美容只是第一步,當掌握相關AI技術後,可將其延伸至「大健康」範疇。如中醫方面,可用於面診及舌診,透過鏡頭拍攝患者面部及舌頭,分析不同區域的顏色變化,協助中醫判斷病人屬於哪種體質。蔡透露,現時已有本地醫療集團,試用該人工智能及人面識別技術,進行面診及生命數據分析為醫療診斷提供重要資訊。
記者:廖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