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牆醫院@iM網欄】坦誠分享 親友成抗癌後盾
不少癌患者擔心自己的病情及負面情緒影響家人,又或不知怎樣告知年老父母或年幼子女,寧願選擇隱瞞病情,以為這樣對家人好,而親朋好友就索性避而不見。曾有一位末期肺癌患者因擔心自己的病況嚇壞年邁母親,一直三緘其口,在化療期間,更謊稱因腰傷而未能回家探望,直至病人去世,也未能再見母親,成為母子兩人心中的遺憾。
患者若可嘗試以下四「適」,坦誠分享病況、需要及情緒,與身邊人一起面對,將會是跨越癌關的重要一步。
適合時間 適合人選
患者可按自己的需要及狀況,於適合時間向合適的人分享。例如患者可先告知一至兩位親近的家人或友人,待自己能接受患癌的事實,情緒變得穩定,或掌握療程計劃後,再向其他家人透露,以便回應他們的詢問與憂慮。
一位乳癌三期患者於確診初期,不想讓年邁雙親及姐姐知道,擔心他們接受不了。社工建議她在家人發現她正接受化療前,先如實告知家人,以免他們胡思亂想。最後,患者決定先告知姐姐,讓姐姐協助多探望父母。而在第二次化療時,她決定告知父母已開始化療,情況穩定。患者表示父母知悉其患癌後,見她穩定地接受治療,他們的心也安定了下來,而她也安心完成療程,並且感恩治療期間姐姐的支援和關心。
適合內容 適合方法
治療癌症的過程,各有不同,患者心情也時有起伏。有時面對家人朋友的關心慰問,可如何回應?若是告知年邁雙親或年幼子女,因應他們未必了解複雜的療程或當中的風險,患者可考慮簡單地告知狀況。對於家人而言,明白患者之大概情況,也會相對安心。至於,用哪種方法分享實況,到底是當面分享還是以通訊軟件如WhatsApp,患者可自行決定。曾有一名患者的親友家族龐大,關係親厚。雖然患者知道自己需要支援及關心,但也擔心自己應接不暇,親友的關心反而成為壓力。與個案經理商議後,她決定以WhatsApp 通知大家,除分享病情外,也表達了暫時不想會面探訪,當身體穩定點時會再通知大家。同時,患者分享自己的心情,希望大家以禱告守望。親友都十分明白,透過WhatsApp 鼓勵安慰,讓患者可以在靜心休養時,也感受到被關愛。她選擇合適自己的方式,以WhatsApp 分享,較電話傾談或面對面更輕鬆。
在抗癌過程中,患者能有家人和朋友同行,給予心靈關懷及實務支援,這是十分珍貴,也是抗癌過程的重要後盾。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由二零一八年九月起,為不同階段的癌症患者和其家人提供全人關顧模式的支援,並將擴展服務對象至癌症康復者,繼續全方位支援患者和照顧者,包括提升癌症康復者自我管理症狀的技巧、度身訂造的支援服務,尤其針對年青癌患者的需要,以及為照顧者提供更多社交及心理支援。
作者_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簡介:
為實現「無牆醫院」精神,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主動走出醫院,進入社區為大家提供最專業、最準確的健康護理及復康資訊。
更多無牆醫院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撰文 :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
欄名 : 無牆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