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aic慢慢砌@iM網欄】爭取發展機會 藝術家需要的舞

名人薈萃 20:59 2021/11/21

分享:

分享:


在政府施政報告2021之中,除了建議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還有其他五項措施,包括(一)建立世界級的文化設施和多元文化空間;(二)加強與海外藝術文化機構的關係;(三)加強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合作;(四)善用科技;及(五)培育人才。
這五項大致上都在做,只是看怎樣做,才達到好的成果。例如最後一項培育人才,現在香港的大學大專有各種文化藝術、設計、創意等學院並不少,每年畢業的學生不到一千也有數百,但是有沒有統計,真正能成為專職藝術家的,又有多少?據我以前的採訪經驗,真的不多。
他們當中肯定具有才華洋溢的,缺乏的是推廣自己的舞台,尤其是視覺藝術,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政府由1975開始的「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以前叫香港藝術雙年展)停辦了多久了?沒十年也有八年了吧?藝術家要成名,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参展、穫獎,在市場未認識他們之前,政府可以先助推一把。印象中停辦的理由是香港藝術館要裝修(其實這理由並不充分),現在藝術館已重開,應該盡快重推了吧!
在獎項的分配上,也希望分門別類清晰些,例如多媒體藝術與中國書法怎麼比?其實最好舉辦多些不同項目展覽,例如內地有全國美展,也有工藝美術大賽,藝術家就算未必得獎,也會在過程中挖空心思創作,提升水平。
記得隔年舉辦的威尼斯雙年展,香港是會派出藝術家參展,我也去報道、参觀過两次這個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藝術雙年展。發覺近年派出的代表大都是個人為主,也大都是裝置、新媒體形式,並不是反對這種形式,如果是聯展形式,也許會讓更多藝術家参与。香港的不少流行文化、著名設計師或中西文化結合藝術作品,也應該給予出鏡率。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當地不少個展或聯展是在一些老屋中舉行。我也参觀過許多這類展覽,有內地、韓國、台灣等不同國家及地區的藝術家,有很前衛的也有很傳統的作品,水平一點不差。如果政府可以撥款資助藝術團體,又或個人舉辦較小型的展覽,增加香港不同形式藝術家的曝光機會。
另一方面,希望本港藝術家大膽地爭取發展機會,例如多點把作品交去拍賣行,不用害羞。多些参加國際上,又或者內地的比賽,輸了也沒所謂呀!
如果再有香港藝術雙年獎,我也一定帶著我的馬賽克作品去参賽的!

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左)就在軍火庫展場對面

作者_洪捷簡介:

女性,曾任職文化藝術版記者多年,著有散文集《藝賞心開》。離開報館後往意大利拜師學習馬賽克藝術。回港即成立花意工作室,八年來專注創作馬賽克。現為國際當代馬賽克藝術家協會(AIMC )會員,2018年參展該會雙年展。2019年4月舉行了首次個展。

更多Mosaic慢慢砌@洪捷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洪捷

欄名 : Mosaic慢慢砌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