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阻巨企避稅失敗 「Google 稅」料未來6年零稅收
英國於2015年4月針對大型科企公司將利潤轉移到國外避稅實施「Google Tax」,即企業需繳納25%的「轉移利潤稅」。當時英國財政部官員指,措施每年最多為政府額外增加4億英鎊(約43億港元)稅收。但財政部最新數據指,轉移利潤稅未來6年的稅收料為零。
漁權爭議現轉機? 法國推遲對英國實施反制措施 【下一頁】
由前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提出的轉移利潤稅(diverted profits tax),主要針對大型科企如Google、Apple及Amazon等,限制企業將在英國賺取的利潤,轉移至稅率較低的國家避稅。
英國政府於2015年4月實施新稅收,企業要繳納25%額外稅款,當時歐思邦指,措施每年最多可為政府額外增加4億英鎊(約43億港元)稅收。
然而,財政部於上周公開的數據顯示,轉移利潤稅為英國帶來零稅收。工黨的影子財政部金融事務秘書默里(James Murray)指,財政部數據反映轉移利潤稅措施完全失敗,大型跨國企業無數次從減稅措施中得益,但英國企業卻被債務及不公平的稅率所扼殺。
英財相否認為選票加稅 「解決新冠肺炎的傷害」 【下一頁】
數據顯示,Amazon於2018年在英國的總銷售額達到110億英鎊(約1,168億港元),但只繳納170萬英鎊(約1,805萬港元)稅款,反映轉移利潤稅未見成效。Google亦在與女王陛下稅務及海關總署(HM Revenue and Customs)商議後,獲得豁免繳納有關稅款。
微軟(Microsoft)更被揭露與英國稅務部門達成秘密協議,把數十億英鎊銷售額登記在愛爾蘭,每年逃漏多至1億英鎊(約億港元)企業稅。
財政部發言人稱,利潤轉移稅是打擊企業將利潤轉移的重要措施。自措施推出以來,已為英國帶來可觀稅收,亦鼓勵企業改變避稅行為。
追蹤國際熱話,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按此】
責任編輯:郭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