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院】陳坤耀:香港發展大灣區須開放心態、難加入RCEP和CPTPP 不用太強調STEM
▲ 【金融學阮】陳坤耀:香港發展大灣區須開放心態、難加入RCEP和CPTPP 不用太強調STEM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主席陳坤耀教授接受金管局促成的「金融學院」訪問,談及香港經濟發展定位。陳坤耀認為,香港最大優勢是位置,必須發揮中介人角色,專注於物流、金融、專業、資訊科技及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但認為香港難以加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和CPTPP,認為相關區域組織過於政治化,「香港可以參與的空間也不多,RCEP倒是有機會的」。
陳坤耀認為,儘管大多數時候都身不由己,香港應盡可能避開地緣政治,尋找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機會,而不是參加大型的、巨大的區域組織。他坦言,香港已經是自由港,參與自由貿易協定不易,「因為我們沒有甚麼可以提供給談判對手」。他續指:
我認為香港能做的,就是從事貿易便利化、投資推廣,和投資自由化,這些才是香港最需要的。
舉例來說,香港具備參與「一帶一路」的優勢,「一帶一路」貫穿東盟和東南亞,這是好事。
大灣區發展須調整心態 建議參考APEC通行證便利通行
對於大灣區發展,陳坤耀稱,現時經濟發展對規模要求很重要,「750萬人口不足以支撐由現代科技推動經濟」,與大灣區接軌、與「一帶一路」連接,都是擴大香港經濟潛在規模的機會。
他續指,香港人首要挑戰是心態,「要意識到自身規模的限制,這很重要」。
雖然目前中港依然因應疫情有出入境限制,陳坤耀認為,長遠而言,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宜有類似亞太經合組織(APEC)通行證制度,讓符合資格人士申請,能在香港和大灣區之間自由通行。
在資金、訊息層面,他認為,目前已有愈來愈多方式,讓資金可以互相流動,「不完美,但可行」,不過訊息流仍有難度,因這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國家安全問題、科技問題、知識產權問題。
籲年輕人須跨科學習 不用太強調STEM
陳坤耀認為,過去,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第三產業(服務業)是涇渭分明,但隨着科技轉變,產業之間的界線變得非常模糊,漸已融為一體。
他認為,年輕人需要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and Science),重視跨科學習,令一個人能夠理解世界、認識世界、以更有效方法去處理問題,現時所有科技變化都是持續的,幾乎每一秒都有新事物出現,不可能只專注於一件事。
往日,一門專業甚至可以傳承兩、三代。但今天,你可能一生之中轉換五、六次職業
陳坤耀稱,現今世代要有適應能力(Adaptability)、思考能力(Brain Power)、創造能力(Creativity),即使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在科技主導社會相當重要,但認為香港以至全世界都過分強調STEM,要同時兼顧其他文科和人文學科,預視和解決問題。
他建議年輕人不要太早和太快走專業的路,應該趁年輕時,盡量增廣見聞、吸收經驗,而畢業後終身教育、持續教育也非常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