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坦桑尼亞小說家奪文學獎 作品呈現難民命運(第二版)
2021年度諾貝爾獎第4個頒發的獎項是文學獎。今年文學獎由英國小說家古爾納奪得,評審讚揚他的作品,包含對殖民主義影響不妥協及同情的精神,呈現了難民在不同文化和地方下的命運。
(第二版更新古爾納的寫作歷程)
居於英國的坦桑尼亞小說家古爾納(Abdulrazak Gurnah),為歷來第6位贏得文學獎的非裔作家,也是35年來再有非裔黑人奪得這個殊榮,將可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887萬港元)獎金。
現年72歲的古爾納在坦桑尼亞桑給巴爾島(Zanzibar)出生,18歲時因當地的阿拉伯裔居民遭迫害,結果以難民身份前往英國,直至1984年、即36歲時才能再次返回坦桑尼亞,與快將離世的父親見面。
古爾納是英國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英語及後殖民文學的榮休教授,至今着有10本小說及數部短篇作品,但其作品現時甚少被翻譯為中文。
雖然古爾納的母語是史瓦希利語(Swahili),但他21歲開始寫作時,已選擇以英語執筆,首本小說《Memory of Departure》(暫譯:離開的記憶)於1987年出版。
第4本小說《天堂》(Paradise)被視為古爾納的成名作,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殖民統治的東非為舞台,1994年入圍當代英語文學界最重要的長篇小說獎項布克獎(Booker prize)。
負責評選的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大讚古爾納是世上最傑出的後殖民作家之一,作品對於在文化與土地鴻溝中掙扎的難民命運,以及殖民主義的影響,均表現出毫不妥協及富有同情心的洞察力。
文學獎得獎詩人資料 | ||
姓名 | 古爾納(Abdulrazak Gurnah) | |
出生 | 1948年生於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桑給巴爾島 | |
得獎原因 | 作品包含對殖民主義影響不妥協及同情的精神,呈現了難民在不同文化和地方下的命運 | |
得獎比重 | 1/1 |
責任編輯:嚴智勇、李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