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份到了@iM網欄】佛說無為最 忍辱第一道

名人薈萃 21:31 2021/10/06

分享:

分享:

 

有一次,佛陀在一個地方弘法,受到外道的嫉妒,故意收買不良份子,到處惡言中傷佛陀。在這種情況下,佛陀和弟子們想化緣相當困難。

 

於是阿難代表大眾向佛陀請命:「佛陀!我們還是離開這兒吧!我們還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去啊!」

 

佛陀反問阿難:「如果到了另一個村子還是一樣,那我們怎麼辦?難道就繼續這樣逃避下去嗎?」

 

「至少我們先解決了目前的問題再說。」阿難回答。

 

 

佛陀說:「遇到困難要勇於面對,設法解決,如果只是一味的逃避,痛苦將永無止境,我們還是耐心的留在這裡,等待一切都澄清以後,才可以轉往別的地方。

 

其後許多人在聽聞佛陀開示後,無不歡喜、感動、贊歎,外道的流言不攻自破。這時佛陀對弟子們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善美,有邪惡;有誹謗,有贊美;有惡魔,有病苦,可是也有快樂。唯有了悟真理的人才能不被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等八風所動,因為在他們心中,所有徒具其表的事物,都將化為烏有。

 

我們在工作或朋友圈是否也曾經遇到被人誹謗或排斥的時候? 你會選擇離開這個地方? 還是繼續在這裡? 試問誰會一帆風順,完全沒有遇過這樣的遭遇? 即使去到第二家公司或第二個朋友圈,能夠保証自己不會再有同一情況? 相反,如果學懂謙虛,學習忍耐,種下善因,結下善緣,相信定有一番新氣象!

 

 

最近恭讀寶書【藉心經說真諦】中,提到釋迦世尊某一世是常不輕菩薩的時候,為了鍛鍊自己的忍辱,見人就頂禮,就是希望自己比人低一等,盡量做到卑微,給大家頂禮,人家有些覺得衪討厭,還打衪,甚至有個人覺得衪好討厭,一腳就把衪牙齒踢掉了,世尊只有爬起來跑了,衪也是為了鍛鍊自己的忍辱和慚愧之心。

 

當常不輕菩薩被人家辱罵甚至毆打時,既能行忍辱行,又無嗔恨之心,而且還要繼續讚歎他們,堅稱他們將來終能成佛。貴為世尊都能處處表現謙虛、謹慎,就明白到修忍辱的重要性。亦不是要提醒自己,即使遇到屈辱,也要以釋迦世尊為學習的榜樣。

 

 

常言「火燒功德林」,就是說我們多行善舉,累積了功德,可是一念瞋心起,所累積的功德就不能顯現,就如林木被火燒去一樣,化作灰燼,不復存在了。正所謂「如是因、如是果」,意思是種下行善積德的因,就會產生行善積的果;種下瞋心行事的因,就會產生瞋心行事的果;不會因為種下瞋心行事的因,而毀了行善積德的果,這就是因果。

 

 

作者_旺秋(賴櫻華)簡介:

學佛十年,希望用佛教小故事或日常經歷與讀者一同感悟人生,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反思每日的身口意,進而了解及調節自己的情緒,並分享在逆境中保持正能量的小秘技。

Blog:https://wongchau.wordpress.com/author/wongchau/page/128/

更多緣份到了@旺秋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緣份到了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