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Tech新力軍】港Art Tech起步 電影製作公司夥學界 提供虛擬製作實戰
藝術科技(Art Tech)近年成為國際市場的創作新趨勢,惟本港仍處於起步階段。
本地電影製作公司Free D Workshop視覺特效指導林駿宇、流程技術指導張錦榮,以及HKDI數碼媒體學系講師李智健均指出,學界夥拍業界為學生提供實戰機會,對於培育相關人才攸關重要。
林駿宇及張錦榮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提到,疫情新常態更加快推動本港虛擬製作(Virtual Production)發展,令業界趨向探索將科技如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X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等在藝術創新上可應用的層面,包括在影視製作、舞台科藝、新媒體藝術界別的創新應用。
開發虛擬場景 備戰未來所需
早年有不少電影如《魔戒》、《阿凡達》等,以至是近年的Disney+原創劇等嘗試採用相關技術,加入虛擬製作流程。即是結合虛擬拍攝與實際拍攝的製片模式,由動態捕捉,到視效預覽影片、LED牆壁等,都可以視為其中一部分。他們分享,該製作公司過往除了為《拆彈專家》、《寒戰》、《葉問》進行後期製作,近年還有利用XR,為仍未上畫的港產片設計並製作虛擬實境,包括後巷街頭、酒吧、家中飯廳場景等。
近日港府表示要力谷Art Tech業界發展,林指出:「Art Tech正是業界所講的Virtual Production,不過以往可能多數應用於廣告製作方面,仍未完全發揮有關技術應用的潛力,所以對於香港而言是一大嶄新技術範疇。」而該公司早前亦有着手開發自家的虛擬場景,為未來進行Art Tech項目備戰。
張錦榮分享,團隊約在一年前留意到Art Tech市場趨勢並開始投入研發(R&D),包括在軟件程式內砌模型及優化3D場景等。對比傳統製作需要先由寫劇本及拍攝,才到後製階段,虛擬製作強調工作人員可於片場直接預覽合成畫面的效果,省卻後製工作。所以需要將原來的後製次序逆轉,變成了「前置工作」。
他指出,前置工作包括設計精緻的3D場景,要做到「退地退得靚」。以其開發的自家虛擬場景為例,平均開發一個場景需要花約2個半月統籌及完成。
雖然該公司近日已陸續接得不同Art Tech商業項目,不過他們均指出,目前培育該範疇人才的主要困難,在於市場未有足夠的配套及機會,讓就讀相關學科的學生在踏入職場之前,儲備充足的實戰經驗,應對市場的製作要求。
市場渴求人才 坊間免費軟件
他直言,現時坊間有不少容易接觸又免費的軟件如「Unreal Engine」,硬件方面僅須設置LED牆壁及追蹤系統。「然而本地市場目前未有很多支持,例如接job機會,以及難以有電影界或業界可以調動資金,提供大型場地等配合。」所以未能讓有關人才有更多發揮機會。
由於公司資源有限,除了提供在職訓練,夥拍學界培育人才也是十分重要,「要讓學校知道業界需求」。舉例指,他們早前夥拍了HKDI數碼媒體學系講師李智健,為其動畫及視覺特效高級文憑學生提供教學指導,協助完成虛擬偶像(Virtual Idol),讓學生掌握製作此類創新舞台表演模式的經驗。
【科創兵團】社企突破傳統 SEN教材添AR+VR 支援學童教育界治療師
【毛孩食糧】跳出Comfort Zone創業!工程師投入環保事業 研環保寵物鮮食包
藉虛擬偶像儲經驗 向業界取經
虛擬偶像(Virtual Idol)成近年大熱,HKDI數碼媒體學系動畫及視覺特效高級文憑應屆畢業生吳可儀、梁詠稀、陸穎妍、黃霆鋒分享,在早前的HKDI年度設計展「Emerging Design Talents 2021」當中,亦有投入相關的虛擬製作,並且獲其中一位指導老師兼數碼媒體學系講師李智健協助配對,成功向業界製作公司取經。
李智健指出,雖然院校早已購入適用的硬件,並且授予相關的應用知識,配合學生實戰需求。惟製作虛擬偶像技術的難度相當高且複雜,在其舞台表演之中,還加入了舞蹈動作設計,所以需要夥拍業界,助學生更了解行內準則及要求。
結合4系統 高難度且複雜
4位應屆畢業生分享,該虛擬偶像「Yedda」,結合4套系統包括:身體動態捕捉系統Motion tracking Xsens、操控實時鏡頭追蹤系統Ncam、表情捕捉系統Faceware,以及手部動作系統Manus製作而成。
自去年9月起,該學系已構思虛擬偶像項目,到今年6月正式推出。在製作當中須讓虛擬偶像與真人舞者互相走位,經多次綵排及校準,確保直播表演萬無一失,並且能夠呈現如真人般活力充沛。
專才吃香 入職場累積經驗
HKDI數碼媒體學系動畫及視覺特效高級文憑應屆畢業生吳可儀、梁詠稀指出,早前在其虛擬偶像「Yedda」畢業項目中,分別擔任技術美術(technical artist)及技術總監(technical director)。雖然原本有意繼續升學進修,惟日前分別獲不同Art Tech公司聘請,所以決定先轉戰職場,累積更多經驗。
負責虛擬製作(Virtual Production)部分的導演黃霆鋒及副導演陸穎妍,則分別選擇繼續尋找電影業工作及繼續升學。
黃分享,由於希望將香港電影文化傳承,所以認為加入職場實戰更適合。
其數碼媒體學系講師李智健指出,在疫情期間,進行外景拍攝不容易,加上香港業界開始加大投入Art Tech發展,認為未來有關崗位愈來愈吃香。
而該院校亦設有互動職業配對平台,讓學生可透過自動配對工具,找到理想僱主,並提供雙邊選擇,同時讓「工搵人」,讓僱主接觸最近兩屆畢業生。
記者:張寶燕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