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保險跳入實體店 合作開健康中心 發揮協同效應

理財智慧 08:16 2021/09/29

分享:

分享:

虛擬保險公司保泰人壽(Bowtie)跳出綫上「軟攻」綫下市場,與醫療保健中心莊柏醫療成立一站式健康醫療服務中心「Bowtie & JP Health」。Bowtie早前成立兩周年之際,宣布已為超過3萬名香港人提供總額達100億港元的保障額,每月錄得雙位數增長,公司近來搞作多多,於年頭先進軍咖啡店市場,於灣仔鬧市開設「Bow Coffee」,其後更開設醫療服務中心,Bowtie聯合創辦人及聯合行政總裁顏耀輝表示,藉以醫療中心服務讓大眾了解自己健康狀況,有望與莊柏醫療產生協同效應,配合公司網站提供資訊,有信心可以吸納更多人認識公司。

如何令客戶群記得品牌,相信是一個令人沉思的問題,大量投放廣告似乎效用不大,直接開一間保險實體公司,似乎又太「Hard Sell」。「香港太多廣告了,你望完也不會記得。」顏耀輝笑言,與其硬銷,倒不如以軟性推廣,拉近顧客與Bowtie的關係,提升品牌的可信度,間接增加客源。

開咖啡店宣傳品牌

Bowtie早前指,去年的生意額增長10倍,並歸因公司網站提供了不少醫療資訊,瀏覽數由20萬增至200萬,亦提供網上平台,令到客戶留在家中可購買保險,在購買的體驗上亦加了不少分。於上半年,公司銷售方面每月錄25%增長,首五個月新造保費已超過去年全年。當時,顏耀輝指,約三分一客戶為回頭客,可見Bowtie仍具備一定的客流量。

年初時,Bowtie在灣仔物色到一個兩層高、過千呎的地方,當中一層作辦公室之用,但則未想到該如何運用地舖,正陷入苦思之際,竟萌生起由綫上走至綫下的念頭,但不是開設保險公司,而是開設咖啡店,若顧客有意購買保險,仍須在綫上辦妥。

顏耀輝表示,以類似「前舖後居」的模式經營「Bow Coffee」,給予同事、客戶及街坊慢活享受的空間。他指出,咖啡店經常滿座,而且有不少與公司合作搞活動,增加曝光率,潛移默化也能作軟性宣傳,「可能你買杯咖啡,望到Logo(標誌),都可能會知是Bowtie」。以4月至5月所舉辦的活動為例,Facebook聯同加油香港基金與Bow Coffee合作,場內特設展覽提供超過20條關於網絡安全的問題,顧客亦可於互動區域內填寫及分享他們的自身經歷,同時也可令參與活動人士間接接觸品牌。

除了Bow Coffee外,公司又瞄準市場需求,開設醫療中心。醫療中心主要提供預防性治療服務,例如疫苗接種及身體檢查等保健服務。顏耀輝指,以往大多港人的觀念大多是「有病才會看醫生」,在新冠肺炎期間,大眾對自身健康的關注程度上升,「你在Google的搜尋趨勢都會見到好多人尋找有關亞健康的問題,如甩頭髮、皮膚問題和失眠等,其實只要做一做身體檢查,你可能會發現沒甚麼問題,但也可以改善自身健康。」

保健服務增潛在客源

公司留意到年輕一輩喜歡了解自己的狀況,並以買保險作為比喻,「例如你買保險,都會想知詳情才決定是否購買;而這兒的中醫師會跟你講多少少,看完可能你都不知他說甚麼,但你都會想了解何謂虛火、有熱毒,從生活習慣、飲食各方面作改善。」顏耀輝以自身做例子,指在疫情期間由於少做運動,食外賣的次數過於頻繁,使用儀器檢測後,發現遠超想像體脂肪率達21%,「我見完營養師後,便開始戒糖,一周做兩次運動,所以就跌得好快,現在脂肪率也保持在14%。」

顧耀輝留意到Bowtie的客群平均年齡約34歲,三分一為30歲以下,大多從事高知識工作,因此選擇落戶在灣仔地段,增加與客人間的互動。他表示,現時上網買保險具有優勢,「上網可以比較資料,但親身去做身體檢查,即是看治療師,則難以在網上進行,醫療中心就可以發揮到這個作用。」

細觀咖啡店與醫療中心的距離不遠,只隔了兩個街口,原來顏耀輝有意將此打造成一個「小社區」,當顧客做完身體檢查後,則可選擇前往咖啡店休息。有別於一般綫上單純開設實體店,Bowtie似乎較着重與其他公司合作。他續指,希望藉合夥企業形式與莊柏醫療一同經營,可產生「協同效應」,把綫上的客源帶入實體店內,同時又可以拓展新客源,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功效。

【《iMoney》最具國際視野的資理財創富頻道 -- 融滙國際最好、最新的投資理財智慧及方法,讓讀者盡快踏上「財務自由」之路】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http://onelink.to/8svabv

#國際視野 精明理財 盡在iMoney網站【 imoneymag.com 】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全新網上專欄的內容請【https://bit.ly/2zJY7DJ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黎淑雯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