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新」嘗啖@iM網】新舊共融 這個街市人人想行

名人薈萃 21:24 2021/09/10

分享:

分享:

 

經濟是否有所復甦,與其相信不知能否被相信的數據,我選擇相信自己的目測。當看見繁盛的鬧市又見人來人往,當發現食肆座無虛席,城中的生機就已萌芽。
最近三級歷史建築中環街市完成了歷時逾十年的活化,終於活過來啦!成為繼大館和PMQ之後,中環的另一個打卡熱點,甫開幕就見人山人海,有理由相信,許多人都從疫情與困境中走出來。

活化後的中環市。


這佔地十二萬呎、坐立於香港金融中心的黃金地帶、曾經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的中環街市,經全面修復活化後成為多元化空間,集藝術、文化、零售、飲食於一爐,新舊共融,既保留了有代表性的樓梯,又加入港式懷舊元素,引入不同類型的商戶進駐,涵蓋街頭小吃至特色食肆、本地品牌至文青小店、以及生活品味雜貨等,檔口超過一百間。

石磨樓梯。

以前檔口的照明燈成為今日的裝飾亮點。

被保存的蔬菜檔口。


街市內特意保留了十三個傳統檔口,涵蓋魚類、家禽、肉類及蔬果在內的六種不同類型攤檔。檔內的原始設計,如魚檔的儲水箱和枱面水槽;蔬果檔的售貨架和便於收銀的中空牆面設計,及肉檔被抬高的肉枱和掛肉的鐵桿等被完整保留。這些檔口部分作為歷史展示,部分則將與長衫店、米行等合作,讓市民有機會親身購買體驗。
民以食先為天。地下為Food Court,也有少量堂食餐廳,二樓為小食街,以速食、掃街小食及甜品為主。傳統如港式粉麵檔、奶茶、雞蛋仔等,新派元素如中西結合的涼茶Cocktail、流心撻等都應有盡有。部分邀得香港老字號如金源米業及南丫天虹,或社企如銀杏館等營運。

I-O-N算是街市內最大型的餐廳。


這天我們一行人試了如心集團旳I-O-N餐廳,水準還不錯,當然也不會有很大驚喜,可以一嘗這活化街市的頭啖湯,情感上有加了點分。
倒是米芝蓮街頭小食雞蛋仔,頗受歡迎,「媽咪雞蛋仔」主打雞蛋仔和格仔餅,口咪超過20款,即叫即整,外脆內軟。
港式Cocktail「白蘭樹下」也有特色,即叫即調多款港式概念的Cocktail,以香港趣味的字眼為名,例如「五花茶」,以五種花調配而成,並用上傳統米通碗碟盛裝,好有古代人飲酒的感覺!
曾經在東大街的人龍店「安利」,亦進駐這裏,主打魚蛋麵,撈粗等,湯底用上大地魚、豬骨等熬製而成,飲落鮮甜溫潤。必食手包雲吞,原隻海蝦加入豬肉做餡,粒粒鮮爽富豬肉香。

龍蝦意粉

輕食沙律

 

作者_莎連娜(柯景惇)簡介:

熱愛生活更熱愛飲食。因曾從事媒體工作很長一段時間,有機會見識過社交圈的璀璨、名店的豪食,也有機會採訪過路邊小店的地道美食,從此與食結上不解之緣。 最大的興趣是懷著一份對新奇的渴望,嘗試人間不同的美食。

更多餓「新」嘗啖@莎連娜(柯景惇)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