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拎牌會有獎金? 運動員收入好極端
是次東京奧運不少國家及地區紛紛突破以往成績,取得多面獎牌。不過,在奧運奪牌並不等於有獎金,視乎不同地區政府及有關機構的安排,得獎健兒隨時只有獎牌可以帶回家。亦有調查指出,運動員的財政收入差距相當極端,只有如日本網球選手大坂直美等頂尖選手,才能單靠代言費就足以養活自己。
奪菲律賓近百年首金 東京奧運女舉重手仲有樓收 【下一頁】
雖然國際奧委會出售轉播權後,獲得巨額收入,但在奧運奪牌其實是沒有獎金,只會有獎牌一枚及證書一張。不少奧運獎牌得主所獲的獎金其實是來自不同政府或私人提供。
今屆東京奧運中,包括美國等不少國家及地區都有設立獎牌獎金,一旦運動員獲獎就會派發獎勵。其中以新加坡政府最為豪爽,金牌會獲派發74.4萬美金(約580萬港元),亞季軍則分別獲得37.2萬美元(約290萬港元)及28.6萬美元(約223.1萬港元)。部分政府如馬來西亞等,更會向獲獎運動員終生支付月薪,同樣按獎牌級別計算。而美國奧運選手則可申請特殊補助金,包括大學學費資助等。
字母哥伸出援手 私人贊助東京奧運希臘大力士 【下一頁】
個人理財網站Money Under 30指出,奧運無牌運動員非但與獎金無緣,前往奧運旅費亦要依賴由私人和企業贊助。有美國媒體曾調查發現,58%運動員認為自己財務狀況不穩定。有運動員抱怨,缺乏資金會導致難以持續訓練,嘗試兼職工作但亦非易事。以美國田徑運動員為例,即使在項目排名全美頭10,年收入亦低於1.5萬美元(約11.7萬港元),逾500名美國選手需依靠副業維生。
部分國家及地區獎牌獎金情況















若是頂尖運動員,情況則會截然不同。大坂直美在過去1年內單是贊助已有5,500萬美元(約4.3億港元),全年收入6000萬美元(約4.7億港元)位列女子運動員首位。
責任編輯:李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