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南華早報》拓新財路 擬將歷史新聞資產化為NFT出售
▲ 南華早報周一(19日)宣佈,擬啟動一項名為「ARTIFACT」的NFT平台計劃。
新聞媒體行業競爭激烈,阿里巴巴 (09988) 旗下《南華早報》似乎想到新財路,集團近日宣佈,擬啟動NFT(非同質化代幣)平台計劃,將昔日歷史新聞資產變成NFT,為收藏家帶來交易機會。
南華早報周一(19日)宣佈,擬啟動一項名為「ARTIFACT」的NFT平台計劃,計劃願景為創建一個標準化的元數據(Metadata)結構,使未來任何人都可以將歷史變為NFT資產。
NFT(Non-fungible token)是以區塊鏈技術產生的獨有標記,可用作認證虛擬資產物主的擁有權。NFT形式不限,可以是靜態的網上圖片、遊戲道具、數碼藝術品,也可以是動態的影片。
南華早報早前據報重整架構,詳見﹕【下一頁】
ARTIFACT白皮書顯示,南華早報指,作為一間擁有118年歷史的新聞機構,集團第一步計劃為旗下歷史新聞資產創建NFT,其後將逐漸邀請博物館、學術機構等其他團體試用ARTIFACT所設立的標準,創建NFT歷史資產。
長遠來看,南華早報表示,計劃建立一個專為交易、 收藏NFT歷史新聞資產的市集,以拓展新的生態圈。南華早報表示,從ARTIFACT所得到的收入,將能夠資助公司,令其能夠繼續維持獨立及客觀的報道。("will also fund SCMP's independent and objective reporting,")
白皮書節錄(按圖可放大)






南華早報亦指,新計劃可為公司提供三類主要收入來源,包括出售一手NFT新聞資產時所得到的收入、其他收藏家轉售二手NFT新聞資產時,所得到的特許權使用費(Royalty Fee)、以及當未來SCMP創建一個市集時,從平台用戶所收取的交易費用。
YAS推全球首個NFT微保險「NFTY」,詳見﹕【下一頁】
初步構想中,所有根據ARTIFACT元數據結構而鑄造的NFT,應當可以用作交易用途,以及在區塊鏈上任意轉移。元數據結構將包括該新聞文章或相片的ID、名稱、內容簡介、媒體類型、該NFT的發行人、該資產的建立日期、相關地點及人物、稀有度評級等資訊。
早前買入虛擬土地
The Sandbox CEO拆解虛擬土地地價上升因素,詳見﹕【下一頁】
另外,集團同時宣佈,與區塊鏈沙盒遊戲The Sandbox達成戰略合作,其資源庫裡的圖像將在The Sandbox中呈現。
南華早報行政總裁劉可瑞表示,區塊鏈技術本身具備潛力,去保存新聞業界所目睹的事件,確保不被篡改。同時,保存新聞亦能夠解釋歷史。
白皮書詳情可看﹕連結
相關文章﹕
【阿里巴巴】《南華早報》總裁劉可瑞向員工發信 強調阿里巴巴對南早承諾不變
【區塊鏈新投資?】當虛擬貨幣遇上藝術品 Cosmo Group收購Coinllectibles涉足NFT藝術品
緊貼最精準、最快的財經新聞資訊,立即免費下載使用【按此】
編輯﹕賴奕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