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過半港資廠商欲拓內銷 「香港製造」應包括科研及設計

商業 19:58 2021/07/14

分享:

分享:

工總主席葉中賢(中)表示,「香港製造」應被更廣義理解為由港資廠商進行科研、設計等的多元產品。圖左為工總副主席陳祖恒,右為工總副主席莊子雄。(朱悅瀅攝)

為應對中美貿易戰,不少港資製造企業均轉變經營策略。香港工業總會(工總)發表《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啟新章》研究報告,59%以內地市場為主的港資廠商,選擇配合中國雙循環經濟策略,拓展內銷市場;即使以歐美市場為主的企業,也有51.1%表示會拓展內銷市場。

【經濟復甦】調查:全球七成企業看好經濟復甦    B2B開支持續增加

【升級轉型】疫情下兩行業特別需要升級轉型 數碼化及大數據有幫助嗎?

調查委託香港大學香港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團隊進行,獲231間港資製造企業回覆。結果顯示,除了內銷市場,以內地市場為主的港資廠商,35.9%選擇開拓東盟市場;以歐美市場為主的企業,也有28.9%有意開拓東盟。工總副主席陳祖恒坦言,雖然疫情影響東盟國家的產能,但港企拓東盟市場的意向不變,包括事前準備、規劃等進程未見受影響。

大部份受訪企業 欲向生產鏈上游延伸

除了銷售市場,業務亦再定位,受訪港資製造企業比以往更傾向採取「加強科技研發」(57%)與「加強產品設計」(59%)的經營策略,相比 2015年的比率倍增,顯示大部份受訪企業均有向生產鏈上游延伸的傾向。

配合港府「再工業化資助計劃」,26.8%受訪企業表示已在香港開設生產線,10%則表示有回流香港的意願。雖然美國禁港用「香港製造」標籤,但工總主席葉中賢透露,實際打擊不大,「不少廠家反映雖然已改標籤,但買家明白產品是由香港製造及檢測,所以訂單無大影響。」

香港製造Made in Hong Kong 應變Made by Hong Kong

葉補充,過去「香港製造(Made in Hong Kong)」只代表在香港進行生產工序的產品,但「香港製造」應被更廣義理解為由港資廠商進行科研、設計、生產管理,蘊含源自香港的智慧與工藝的「香港製造(Made by Hong Kong)」多元產品。

此外該會建議,選定高增值製造業發展本地「再工業化」,如先進電子業、食品科技及食品加工業、回收及環保工業及生物科技工業,鼓勵其在香港投產,發展核心技術及培育人才,成為香港經濟的新支柱。

【疫市營商】中小企業務收益指數微升0.8 營商氣氛改善惟維持審慎

記者:朱悅瀅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