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大華銀行重視可持續發展 就是投資未來
盈利、賺錢是大多商業機構的首要目標,尤其是投資銀行界,更重視業績。然而,近期銀行界也大談「可持續發展」、ESG(環境、社會、企業管治)。
【疫市營商】中小企業務收益指數微升0.8 營商氣氛改善惟維持審慎
【疫市營商】日本四大啤酒商上半年銷量大減 各出奇招救生意
俗語有云「富不過三代」,葉楊詩明相信,對「可持續發展」的投入,也是讓財富可傳承的方法。葉楊詩明指出,該行在亞洲區屹立逾80年,已傳承至第三代。同時,很多亞洲的客戶也可能是家族式經營,就算企業已上市,希望業務可以傳給第二、三代甚至更遠,該行也不例外。
錢、可持續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若只看今日短綫的錢,忘記了長遠的效益,也不可以。年輕的一代,亦非常重視ESG及可持續發展。若配合這大方向一直向前行,可事半功倍。
她強調,在推動業務發展時要顧及「責任」,要有選擇,不是甚麼生意也做,合規之餘也要對社會好。雖然要「以客為先」但不是客戶要求甚麼就做甚麼,在賺錢的同時要顧及是否做好ESG。與監管、考證機構合作,以肯定客戶的業務是合規及達到一定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同時,亦希望透過藝術、兒童及教育,作為企業社會責任重心,促進社會共融。她指近兩年大家也面對很多挑戰、抑壓,藝術有助解開心中的結,提升創意,治療不安的情緒。
【IKEA新舖】IKEA即將落戶大埔? 惟網民發現新店面積較小 有何用途?
【大叔的愛】爭取Staycation商機?《大叔的愛》中的「愛巢」Airbnb有供出租
疫下增聘畢業生 盼港青見到希望
有目標、理想,都要靠人去完成。葉楊詩明坦言,很佩服近兩年畢業的大學生,他們上學、上班也是透過網絡,實在不易。
就算在疫情、經濟較低迷的時間,包括今年也繼續招聘大學畢業生、練習生,亦配合政府的計劃,招聘大灣區的練習生。我們多請了畢業生,盼香港青年人見到希望。
她相信教學相長,就算是資深的管理層,也可以從年輕人身上學習新事物,故有舉行活動,以反向教導(reverse mentoring)的方式,由年輕同事向管理層展示最新的知識。
對於在職同事,該行自2019年開始設計名為「Better U」的培訓計劃,希望可增強同事5類核心技能,包括成長型思維、解決問題的技巧、數碼創新、以人為本的設計及數據運用。計劃與不同地區的地區的著名大學合作,設計不同課程給同事參與。包括讓同事學習情緒處理,因為疫情下大家面對很多挑戰。全球逾2.8萬員工中,已有逾萬員工參與,她期望明年達到全體員工參與的目標。
今時今日要有堅持 續辦實體展
疫情持續超過1年,無論是業務、日常運作都受到一定影響。去年籌備已久的藝術展覽,就算各地展品已運到香港,也因疫情而要暫停。
去年沒法跟Art Central合作,改於網上平台展覽,以前沒有想過的,透過網上虛擬展覽會,令沒法來的人都可以欣賞藝術作品,洗滌心靈。
今年一有機會,繼續與亞洲當代藝術展覽會Art Central合作、舉行實體展覽,以及藝術座談會討論有關「可持續藝術」的議題。
大有大做,細有細做。繼續做就是一種鼓勵、支持。今時今日的社會,我們要有個堅持,不要因為一些挫折、一些不開心的經歷而減慢下來。可能我們短暫停一停、想一想,可否用另一種形式去表達自己的創意?藝術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記者:梁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