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滴滴出行】滴滴出行始創人程維38歲擁百億 柳青棄高盛3100萬年薪加盟成經典
▲ 【滴滴出行】滴滴始創人程維 10萬元夾份創業38歲擁百億 柳青棄高盛3100萬年薪加盟成經典
滴滴出行(美:DIDI)上市3天,便深陷網絡安全審查的風波之中,不過,滴滴出行的始創人程維亦身經百戰。程維於2012年以出資10萬元人民幣夾份創業,滴滴出行上市後,年僅38歲的程維,身家已暴增至12億美元(約94.5億港元)。2005年,程維22歲進入阿里巴巴旗下的B2B公司,從事銷售職位,領1500元月薪,程維曾說,我非常感謝阿里巴巴,他們並沒有把我趕走,還說「像你這樣的年輕人就是我們想要的」。
建立滴滴是為了減輕大家打車時的痛苦
2012年,程維離開阿里巴巴,創建滴滴,與阿里巴巴的幾位前同事,就在100平方米的貨倉辦公室內創業。程維憶述,2012年北京的那個冬夜,下著鵝毛大雪,我的外套根本擋不住寒風。我和好多人一起站在長長的隊伍裏等出租車,渾身凍透,瑟瑟發抖,大家都越來越焦慮。我一直沒有駕照,這種經歷對我和很多北京人都是司空見慣的。不過,對我來說,那天晚上很特殊,我其實沒那麼沮喪,因為我已經有了一個計劃。那一年,我們的滴滴出行APP上線了,目標很簡單——就是為了減輕大家打車時的痛苦。到2012年底,每天有10 萬乘客在我們的幫助下叫到出租車,不需要挨凍就能輕鬆踏上回家的旅程,包括我自己在內。
傳內地不滿滴滴出行赴美上市,詳見【下一頁】
但滴滴上線後,經營困難重重,軟件BUG頻出,叫10次車能成功六、七次就不錯了,把軟件搞定以後,說服司機們使用軟件又成了一大難題。
2014年,滴滴與快的爆發全國補貼大戰,2015年,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合併,成為滴滴出行。2016年,滴滴出行併購Uber中國。程維說,戰鬥是沒有停頓的。我們一直在激烈地競爭,PK搖搖,PK快的,然後合併,合併以後,立馬PK Uber,沒有停頓,天天在坐過山車。我們是在血海狼窩裡出生的,生下來就必須浴血奮戰,從第一天起就面臨最激烈的競爭,沒有哪個行業比滴滴身處的行業更要求速度。
有機會改變世界是年輕人最幸運的事
程維在過往的訪問曾表示,創業者必須要走一條向上的路。向上的路就意味着你要不斷做沒做過的事情,面對沒有面對過的挑戰,所以面對挑戰是常態。同時,這也是幸運,有機會改變世界是年輕人最幸運的事。我相信我們做的正確的事,努力到無能為力,上天一定會給你開一扇窗子。
柳青是滴滴另一靈魂人物
另外,滴滴的另一個靈魂人物,是柳傳志女兒柳青,2002年哈佛大學畢業,進入投資銀行高盛工作,2012年,已是高盛(亞洲)亞太區董事總經理。
2014年,程維將滴滴一半的收入都她,希望柳青加盟。程維曾說,首先,你要敢想。看到柳青,我也緊張,不論是能力還是人品,柳青都好的讓人緊張。怎麼去跟她談,我也特別緊張。柳青原來的工資是400萬美元(約3100萬港元),我跟她說,滴滴工資的一半都是你的,剩下的才是我們的。
滴滴出行指美IPO前不悉成內地審查對象,詳見【下一頁】
據內地傳媒報道,程維和柳青傾了一個星期,程維說出去走一趟,去拉薩。他希望去到陌生環境,像一個團隊一樣面對困難,找到那種把性命交託彼此的感覺。他們一共8個高管,一起飛到了西寧,租了兩輛車,計劃3天開到拉薩。
第一天,他們開了1700公里,才好不容找到了一個賓館。兩個司機都發燒了,他們跟程維說:其實我早不行了,我一路上都是方向盤頂著胸口開過來的。在那個賓館裏,8個人吸了3000塊的氧氣。
等開到了喜馬拉雅山底下,程維哭了,說這就是創業路,團隊就需要信任,他敢把命交給司機,就敢信任他們。一天夜裏,程維跟柳青談及自己的創業歷程,表示理解柳青對高盛的不捨,拿出手機放了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
滴滴出行app下架釀科網股小股災,詳見【下一頁】
那天柳青哭了,她決定辭職,連夜給親友們寫了一個很長的短訊說:決定了,上路了。回到北京,柳青正式加入滴滴,成為滴滴的二號人物。
投資人朱嘯虎說,當年,馬雲有蔡崇信,馬化騰有劉熾平,俞敏洪有徐小平王強,所以當程維找到柳青後,我就知道,這肯定是要打造一個數百億美金的公司,否則對不起他們的代價。
相關文章:【滴滴出行】貨車幫BOSS直聘遭網信辦叫停新用戶註冊 與滴滴出行齊於6月美國上市(第二版)
【內地年輕創業家系列】
快手宿華未夠40歲身家1453億 創辦人何小鵬年僅43歲 38歲張一鳴身家超馬雲
Bilibili徐逸31歲身家248億 游族林奇39歲暴斃後憂群龍無首 知乎創辦人周源年僅40歲 41歲拼多多黃崢急流勇退
記者:譚志偉
2021書展早鳥3重賞︰《香港經濟日報》電子版全年至低價+高達$340現金賞+禮物<優惠詳情> https://bit.ly/3x70msZ
一鍵攞齊全港所有「疫苗優惠」、「疫苗抽獎」的參加辦法及連結:
https://bit.ly/3pPwt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