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營銷】品牌加快經營自有流量 客戶更忠誠無懼網絡潮流

科技 17:31 2021/06/27

分享:

分享:

IG Page專講營銷設計心得 Social More HK助業界新手入門

數碼營銷已是企業品牌經營重點環節,懂得相關知識,對入行以至職場發展都有幫助。有業界人士看準本港社交平台使用普及,但對品牌營銷的實作知識資訊就不夠熟悉,開設主打相關題材的知識型社交專頁「Social More HK」,為前綫的「小編」與設計師等,提供資訊與交流平台。

Social More HK的Instagram(IG)專頁於去年初開設,至今已累積逾11萬粉絲、刊出逾200篇有關各項營銷、設計的心得與貼士。創辦團隊的楊惲(Winny)、彭裕雯(Anna)與關卓泓(Nick)分別從事營銷、用戶介面體驗與設計的工作,日前受訪時分享,希望透過該平台將這幾個互相有關連的領域作介紹,讓從業員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追蹤業界最新資訊。

【能源科技】美國實現綠能目標 受污土地設置太陽能

【聲音充電】小米申請無線充電專利 聲控為智能手機充電

靠網上推廣吸新客 愈來愈難

Winny在數碼營銷業界曾撰寫數碼營銷主題書籍,亦有向企業提供項目建議。近年數碼營銷發展之快,平台此起彼落,她就教路,企業數碼營銷工作已不能再單靠由公眾平台帶來客流,當前重點是加快培養品牌或網站的自有流量,加強客戶的黏着性。她解釋,私隱關注、Cookies退場等趨勢下,品牌本身已愈來愈難在網上吸客,香港的情況尤其複雜。但有個別品牌,雖然數碼廣告的效果愈來愈差,但因能透過移動應用與數據,進行精準推廣,成功鞏固忠誠度,持續經營品牌。

不過,香港中小企預算有限,未必有餘力經營大規模的會員應用程式,而就算做綫上推廣,亦因對象(targeting)不明確,常有花費預算但事倍功半的情況。有企業就選擇加入大型平台開設網店,她認為:「加入大型平台或可帶來方便,但仍要有自己的地盤,就算只是信息群組或電郵名單也好,參與其他人的平台,亦要嘗試將流量引到自己手上。」

Winny舉例,曾與一個保健品品牌商討,該品牌手上有數萬個顧客的消費資料,儲存在公司資料庫,但負責人卻「不知有何用途」。她認為,只要經過整合分類,善用這些數據接觸客人,已可達到不錯的推廣效果。

Social More HK分享的內容廣泛,涉及社交媒體、美術設計與用戶介面體驗等領域。(Instagram圖片)

(Instagram圖片)

港從業員不易做 有心理準備

數碼營銷工作節奏快,但因有未來發展潛力,亦有不少年輕世代對該行業有興趣。談及行業苦與樂,一眾Social More HK的成員分享,香港其中一個困難,是「靚嘢無人欣賞」。Winny笑稱,之前一間大企以巨額修改品牌標誌,香港輿論普遍不以為然,可見港人主流未必懂得欣賞設計理念的價值。此外,本港客戶亦略偏保守,「知名品牌在內容設計、選擇代言人等方面,會有很多考慮,不一定是因為預算問題。」

Nick表示,作為「前綫員工」,挑戰是將設計理念向客戶正確地傳達,「客戶或只關注第一眼的靚或唔靚,未必會想太多。」他認為,要做到這一點,就不能只對客戶說「我覺得應該怎樣」,而是要用研究準備,針對客戶需求作提案。他續指,入行前或會對工作有很多幻想,但現實就未必太如意,「做完的作品,可能因為客戶一句話已要推倒重來。」而且,項目上未必可盡情發揮,入行前必定要有心理準備。但他指,一直努力累積作品集與口碑,日後總會有機會讓人看見。

記者: 周俊霖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