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股價】上海市消保委約談美團 王興引《焚書坑》詩句 北水掟貨37億、高位累跌4成(附短片)

股市 21:14 2021/05/10

分享:

分享:

美團王興引用《焚書坑》詩句非針對官方? 美團從年內高位累跌4成

內地互聯網巨頭處於監管浪潮之際,美團創辦人王興在自己創立的飯否(類似Twitter的網站)上發布晚唐《焚書坑》古詩帖子,帖文未加評論引起外界關注,有網民將「王興抄詩」和「馬雲演講」相提並論,王興其後在飯否解釋言論是對美團的商業競爭反思,並刪走原有帖文。美團股價連跌第9個交易日,失守早前配股價,全日低見255元,收市跌幅稍為收窄,全日仍跌7%,報262.8元,成交195億元。

美團從3個月前高位460元,至今累跌43%,市值回落約1.2萬億元。

圖看王興引起爭議帖文和近月惹火言論

    點擊圖片放大
    +5
    +4

據滬深港通最新資料,美團周一北水賣出成交共55.66億元,買入成交18.12億元,淨沽貨37.5億元。另一熱門科技股騰訊 (00700) 今日就被北水淨賣出13.37億元,當中買入成交24.88億元,賣出成交38.24億元。

市監總局嚴打:全國4至12月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 提高法律震懾力,可見【下一頁】

美團被上海市消保委約見

美團監管壓力未止,上海市消保委在微信公眾號發文指,周一(10日)約談了美團,指美團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取消訂單引發的退款問題;二是訂送餐、生鮮蔬菜配送不履約問題;三是頁面誤導消費者的問題。

上海市消保委要求美團在平台經營過程中要摒棄唯流量思維,要從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角度,真正落實平台主體責任:

一)是完善頁面描述和服務規則,特別是涉及消費者權益的重要內容,要以顯著方式向消費者加以提示;

二)是切實履行訂單義務,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導致住宿、票務等約定無法履行的,平台也應主動聯繫消費者協商解決;

三)是公平設置與平台商戶的約定與收費,不依仗市場優勢地位增加商戶和消費者的不合理負擔;

四)是嚴格物流配送時效性,保障訂單及時按地配送到位,杜絕虛假簽收的情況;

五)是對社區團購等新業務當中遇到的涉及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新問題要及時研究解決對策,優化業務模式,形成社區團購消費者權益保護規範。

美團表示,公司將根據上海市消保委的要求,對其相關的業務進行自查與整肅,並將於近日向消保委遞交整改報告。

網民將王興抄詩、馬雲演講相提並論

王興在飯否發布《焚書坑》 古詩: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詩詞引起熱烈討論後,王興兩日多後親自解釋,所指的是美團和餓了麼的競爭,稱阿里巴巴 (09988) 過去一直視京東 (09618) 最大對手,但「殺出來」的拼多多,美團須留意具顛覆外賣行業的新對手出現。

在王興發帖文後,有內地網上評論指,「前有馬雲試講,後有王興寫詩…..美團股東是不是要瑟瑟發抖了。」

美團掌門王興發跡史 敢言直轟馬雲、暗諷華為,可見【下一頁】

美團跌穿早前配股價,圖看當時777億港元融資重點

    點擊圖片放大
    +3
    +2

廣東餐飲協會此前發布《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炮轟王興的美團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疫情期間佣金不降反增,不顧「復工復產」大局。接下來的幾日,包括繼續有官媒點名批評美團,稱「將全行業鏈條的明天緊緊攥在自家手心,這種做法既不厚道也不明智。」

另一邊廂,今日再有內地自媒體炮轟美團,報道指,「美團470萬騎手,居然全是外包,合同不是和美團簽的,而是與外包公司簽,社會保險,對不起,沒有,只能給交3元/天的商業險,就這錢還得從佣金裡扣,真是毀人三觀。」作者又批評,美團任何不尊重勞動者、無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必將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

同時,上海市消保委亦與拼多多約談指,公司出現商品品質、假冒侵權、強制取消訂單、虛假出貨、售後服務、砍價拉新等問題。消保委要求,拼多多要杜絕假冒偽劣產品,嚴肅處置虛假出貨與強制砍單,又認為拼多多不能依仗市佔地位,提高中間環節收費,增加商戶與消費者不合理負擔。

相關文章:

【平台整改】市監局:從政治高度認識互聯網平台整改重要性 對34間平台企業展開中期督導 美團跌逾3%

【美團股價】紅杉資本減持48萬股美團 套現1.4億元

【騰訊股價】市監局查9宗收購合營企業案 騰訊、滴滴各罰150萬 美團罰50萬

編輯:吳敏芳

看文章 ・ 賺取 ET Points

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推薦文章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